《木兰花慢》
时间: 2024-09-19 20:47:49意思解释
木兰花慢
作者:仇远 〔宋代〕
原文展示
泥凉闲倚竹,奈冉冉碧云何。
爱水槛空明,风疏画扇,雪透香罗。
惺松未成楚梦,看玲珑清影罩平坡。
便有一庭秋意,碎蛩声乱寒莎。
银河。不起纤波。
天似水,月明多。
算江南再有,贺方回在,空费吟哦。
年年自圆自缺,恨紫箫声断玉人歌。
谩对双鸳素被,翠屏十二嵯峨。
白话文翻译
我在凉爽的泥地上闲倚着竹子,面对渐渐升起的碧云,心中无奈。
爱在水边的栏杆上,夜色空明,微风轻拂着画扇,雪白的香罗透出淡淡的香气。
松树还未成梦,清影玲珑地罩在平坦的坡上。
这庭院中已经充满了秋意,碎蛩声在寒莎中乱响。
银河水波不起,天似水,月光明亮而多。
算是江南再有,贺方回在,空自费心吟哦。
年年虽然自圆自缺,却恨那紫箫声断了玉人的歌声。
无奈面对双鸳的素被,翠屏上有十二座嵯峨的山峦。
注释
- 奈:无奈、如何。
- 冉冉:缓慢地、渐渐地。
- 爱水槛:指的是水边的栏杆。
- 愁松:思念的松树,松树常象征思念。
- 蛩声:蟋蟀的声音,常用以表现秋天的气氛。
- 紫箫: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着乐声和思念。
典故解析
- 楚梦:楚国的梦指代思乡之情,楚国在古代文化中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
- 银河:象征遥远的距离与思念的无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仇远,字子期,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在此背景下,借词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通过描绘一个闲适的秋日景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开头几句以“泥凉闲倚竹”,展现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但随即引出内心的无奈与愁绪。水槛空明、风疏画扇、雪透香罗等描绘的自然景物,生动而细腻,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日氛围。
“惺松未成楚梦”一句,承载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梦境的回忆,清影罩平坡则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和渴望。秋意渐浓,蛩声乱响,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后半段则转向对江南的思念,尤其是对“贺方回”的回忆,隐含了对逝去爱情的惋惜和渴望。年年自圆自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紫箫声断玉人歌则揭示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遗憾。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泥凉闲倚竹”:在泥土上凉爽地倚靠着竹子,传达一种悠闲的状态。
- “奈冉冉碧云何”:面对缓缓升起的碧云,心中无奈,暗含思绪的漂泊。
- “爱水槛空明”:在水边的栏杆上,夜色明亮,映衬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风疏画扇,雪透香罗”:微风轻拂,清香四溢,营造出一种美好的视觉与嗅觉体验。
- “惺松未成楚梦”:松树未能成梦,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水面,展现出自然之美。
- 拟人:蛩声乱响,仿佛在诉说着秋的心事。
- 对仗:如“年年自圆自缺”,展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雅与坚韧。
- 银河:象征遥远与思念。
- 松:常与高洁、孤独相联系。
- 蛩声:传递出秋天的忧伤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蛩声”是指什么?
- A. 鸟鸣
- B. 蟋蟀声
- C. 风声
- D. 雨声
-
“惺松未成楚梦”中的“楚梦”指代什么?
- A. 梦中的故乡
- B. 对过去的回忆
- C. 对未来的憧憬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蟋蟀声
- B. 对过去的回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仇远的《木兰花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均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多地体现出女性对爱情的细腻感受,而仇远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词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