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春
陆游 〔宋代〕
谁把鹅黄染柳丝,似催邻曲蹋青期。
已忘万里封侯志,但忆千回上树时。
朝雨池塘光潋灩,暮烟楼观碧参差。
紫姑欲问还休去,身世从来心自知。
白话文翻译:
谁把鹅黄色染在柳枝上,仿佛是在催促邻家的乐曲来踩青。
我已忘记了万里封侯的志向,却只记得千次爬树的时光。
清晨的细雨洒在池塘上,波光潋滟;傍晚的烟雾笼罩着楼观,层峦叠嶂。
紫姑想要问我,却又停住了脚步,人生的事从来都是心里自知。
注释:
- 鹅黄:指淡黄色,春天新芽的颜色。
- 柳丝:柳树的嫩枝,春天新生的柳条。
- 邻曲:邻居的乐曲,形容春天的气息。
- 封侯志:指荣华富贵的志向。
- 紫姑:传说中的神仙,常用来象征智慧,暗指询问者。
典故解析:
“封侯”是古代对于获得封赏的称谓,常用以表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在古代文人中,有志于仕途的理想常常被提及。而“紫姑”则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智慧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身世坎坷,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感慨与忧虑。
创作背景:
《初春》写于陆游晚年,正值春天来临之际,诗人借春天的景象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往昔的回忆与当下的感慨。此时的陆游已不再年轻,功名利禄的追求已淡化,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歌鉴赏:
《初春》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初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过往青葱岁月的追忆。首联以“谁把鹅黄染柳丝”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时节柳树新芽的颜色,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似催邻曲蹋青期”则将春天的气息与邻居的乐曲相联系,营造出温馨而和谐的氛围。
随后的两联中,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理想与经历,感叹“已忘万里封侯志”,显示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无奈;而“但忆千回上树时”则透露出对纯真童年时光的珍惜与怀念。诗人在生活的滚滚洪流中逐渐明白,真正重要的或许是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紫姑欲问还休去,身世从来心自知”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无遗,紫姑的提问象征着对人生的探索,而诗人却选择了沉默,指向了人生的复杂与深刻。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更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把鹅黄染柳丝:描绘春天的柳树,鹅黄色的新芽如同被染上色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 似催邻曲蹋青期:春天的到来仿佛在催促邻居的乐曲,暗示春天是踏青的好时节。
- 已忘万里封侯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无所谓,已将追求功名的志向抛诸脑后。
- 但忆千回上树时:回忆起童年时光的快乐,表现了对纯真岁月的怀念。
- 朝雨池塘光潋灩:描绘了清晨细雨后的池塘,展现了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 暮烟楼观碧参差:傍晚时分的烟雾环绕着楼观,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美景。
- 紫姑欲问还休去:紫姑想要询问诗人的心事,但又止住了脚步。
- 身世从来心自知:人生的经历与感悟,只有自己最清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鹅黄染柳丝”,将颜色与春天的生机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朝雨池塘光潋灩,暮烟楼观碧参差”,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紫姑欲问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与人生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初春的美好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诗人在经历了荣华富贵的追求之后,最终选择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美,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鹅黄: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重生。
- 柳丝:代表着柔情与生命力,春天的象征。
- 朝雨、暮烟: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多样性。
- 紫姑:象征智慧与内心的探索,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鹅黄”指的是什么颜色?
A. 绿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白色 -
诗人对过去的追求态度是什么?
A. 渴望
B. 忘却
C. 拥抱
D. 反感 -
“紫姑欲问还休去”中的紫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智慧
D. 美丽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主题相似,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同样运用自然景象表达情感,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象征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初春》与王维的《鸟鸣涧》: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陆游更注重内心感悟与反思,而王维则更偏向于自然景色的表现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