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

时间: 2024-12-31 22:23:11

运筹时所贵,前席礼偏深。

羸驾归贫宅,欹冠出禁林。

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雅望期三入,东山未可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
作者: 包佶 〔唐代〕

运筹时所贵,前席礼偏深。
羸驾归贫宅,欹冠出禁林。
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雅望期三入,东山未可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权势与地位之间的思考。诗中提到:智谋在关键时刻尤为重要,尤其是面对深厚的礼节和权力的场合;虽有疲惫的马车归回贫穷的家中,仍然带着一份不屈的精神;寓意深远,凤鸟栖息方能得地,而牛的喘息才是最关心的事;对高雅的期望希望能三次入朝,但东山的隐逸生活却难以寻觅。

注释:

  • 运筹:指谋划、计策。
  • 前席:指在重要场合中的座位,象征地位和礼仪。
  • 羸驾:指疲惫的马车。
  • 欹冠:形容帽子歪斜,暗示心境的疲惫或不安。
  • 凤巢:凤凰的巢穴,寓意高贵及理想的归宿。
  • 牛喘:牛喘气,形容辛劳的状态。
  • 雅望:指高雅的志向和声望。
  • 三入:指三次入朝,形容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
  • 东山:东山隐士,象征隐逸的生活。

典故解析:

  • 东山再起:源自陶渊明的东山隐居,象征隐士的理想生活和高洁情怀。
  • 凤求凰:凤鸟象征高洁的志向和理想的归宿,常用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佶,字子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以质朴、深刻著称,多描写人生哲理及官场之道。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时期,诗人通过对自己处境的反思,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利的追求与无奈,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刻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运筹时所贵”引入了对智慧与谋略的重视,暗示在复杂的官场关系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格局和操守。接着通过“羸驾归贫宅”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显示出一种高洁的情怀。

“凤巢方得地”这一句,通过凤鸟的象征,表达了理想生活的追求,而“牛喘最关心”则暗示现实中辛劳与压力的无奈。最后一句“雅望期三入,东山未可寻”更是将诗人的期待与现实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却又难以实现的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志向与困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运筹时所贵:强调在关键时刻智谋的重要性。
  2. 前席礼偏深:描述在权力场合中,礼节变得格外重要。
  3. 羸驾归贫宅:表达归家后生活的困顿。
  4. 欹冠出禁林:形容心境的疲惫与生活的无奈。
  5. 凤巢方得地:理想与高贵的象征。
  6. 牛喘最关心:现实中的辛劳与关切。
  7. 雅望期三入:对理想生活的希冀。
  8. 东山未可寻:隐逸生活的遥不可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鸟与牛的喘息作对比,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官场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权力、地位的思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巢:象征高贵与理想。
  • 牛喘:象征辛劳与现实的压迫。
  • 东山:象征隐逸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羸驾”指什么?

    • A) 疲惫的马车
    • B) 年轻的马
    • C) 富贵的马车
  2. “凤巢”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高贵的理想
    • B) 普通的家居
    • C) 农田
  3. 诗人对“东山”的态度是?

    • A) 向往
    • B) 不屑一顾
    • C) 反感

答案:

  1. A) 疲惫的马车
  2. A) 高贵的理想
  3. A) 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时局的思考,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事的忧虑,而包佶则着重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