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过徐氏园林
回塘分越水,古树积吴烟。
扫竹催铺席,垂萝待系船。
鸟窥新罅栗,龟上半欹莲。
屡入忘归地,长嗟俗事牵。
白话文翻译
秋日里,我经过徐氏园林,
回塘的水分开了越水,古树上积满了吴地的烟雾。
扫去竹叶,催促铺开席子,垂下的藤萝在等待系船。
鸟儿偷窥新长出的栗子,乌龟在莲叶上半倾斜着。
屡次进入这里却忘记归去,长叹着世俗的事物把我牵绊。
注释
- 回塘:指园中一个回环的水塘。
- 越水:指越地的水,可能指的是浙江一带的水系。
- 吴烟:指古代吴地的烟雾,象征着朦胧的景象。
- 扫竹:扫去竹子上的落叶。
- 垂萝:指垂下的藤萝。
- 新罅栗:新长出的栗子。
- 半欹莲:乌龟在莲叶上斜靠着。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提到的“吴烟”可能与古吴国的文化背景有关,吴地以水乡著称,环境幽美,适合隐士栖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佶,唐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诗作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他的诗风淡雅,注重描绘自然之美和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日,表现了诗人游览徐氏园林的情景,透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繁忙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日过徐氏园林》是一首描绘秋日园林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清幽。诗的开头“回塘分越水,古树积吴烟”便勾勒出一幅水墨画般的自然景象,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一份宁静和悠远。接下来的“扫竹催铺席,垂萝待系船”,展现了园林的生机与人文气息,诗人似乎在等待着一场秋日的聚会,增添了生活的趣味。然而,诗的最后两句“屡入忘归地,长嗟俗事牵”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烦恼,尽管园林的美丽令人留恋,但世俗的事物却依然在牵绊着他,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塘分越水:回塘的水流与越水交错,表现出园林的水系之美。
- 古树积吴烟:古树上积聚着吴地的烟雾,渲染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扫竹催铺席:扫去竹叶,准备席子,显示出园林的生活气息。
- 垂萝待系船:垂下的藤萝在等待着系船,暗示着游人即将到来的情景。
- 鸟窥新罅栗:鸟儿在窥视新长出的栗子,描绘出自然的生动。
- 龟上半欹莲:乌龟在莲叶上半倾斜着,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屡入忘归地:屡次来到这个地方却忘记回去,表现出对园林的迷恋。
- 长嗟俗事牵:长叹世俗的事物牵绊着自己,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情,增强了诗的情感。
- 拟人:鸟儿和龟的行为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忧愁。通过秋日园林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人对自然与世俗之间矛盾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生命与流动,融合着自然与人文的气息。
- 古树:象征着岁月与历史,体现了宁静与恒久。
- 藤萝:象征着柔美与依恋,展示了自然的生机。
- 鸟:象征着自由与活力,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龟:象征着长寿与安详,反映出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越水”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水?
- A. 浙江
- B. 江苏
- C. 安徽
- D. 福建
-
“屡入忘归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对繁忙生活的渴望
- B. 对园林的喜爱
- C. 对世俗的烦恼
- D. 对自然的无情
-
“古树积吴烟”中的“吴烟”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
- C. 迷茫
- D. 伤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秋日过徐氏园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秋天的宁静与清幽,后者则强调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 《静夜思》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思乡之情,与本诗的园林美景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