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兵部李侍郎晚过东厅之作(时自刑部侍郎拜祭酒)》
时间: 2025-01-17 09:41: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礼惭先祭,刑书已旷官。
诏驰黄纸速,身在绛纱安。
圣位登堂静,生徒跪席寒。
庭槐暂摇落,幸为入春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祭酒这一职务的惭愧和对刑部工作的疏忽。急急的诏令从黄纸上发出,我身处在绛纱帷幕之中,心中感到安宁。圣位高高在上,堂内一片宁静,学生们在席上跪着感到寒冷。庭院中的槐树偶尔摇落几片花瓣,幸好此时正值春天。
注释:
- 酒礼:指酒的礼仪,古代祭祀时常用酒作为祭品。
- 刑书:指刑法书籍,这里引申为对官职的疏忽或失职。
- 诏驰:急急地发出诏令。
- 黄纸:古代用来书写诏令的纸,象征正式的命令。
- 绛纱:一种红色的纱布,古代用于装饰或作为帷幕。
- 圣位:指天子或上位者的座位。
- 生徒:指学生,特别是学习者。
- 庭槐:庭院中的槐树,象征自然的生长与变化。
典故解析:
- “酒礼惭先祭”:这句话可以看作对古代祭礼的尊重与自我反省,表明作者对未能履行职责的惭愧。
- “刑书已旷官”:反映了当时官员对法律的关注与放任,可能与当时社会的腐败与懈怠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佶,唐代诗人,任职于刑部,后为兵部侍郎。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蕴含对社会的思考与个人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担任刑部侍郎期间,正值他晚间经过东厅之时。诗中流露出对职务的反思及对春天的期盼,体现了他对政治责任的关注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歌鉴赏:
全诗以“酒礼”开篇,透露出一种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同时又透出一丝惭愧,暗示着作者在职务上的失职。第二句提到“刑书已旷官”,表现出对法律的失职的自省与不安。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圣位的安静与学生的寒冷,体现出一种对教育与责任的关注,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思。
最后一句“庭槐暂摇落,幸为入春看”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似乎在暗示即使有责任的失落,也仍然能够在自然的变化中找到慰藉与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责任的反思,也有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礼惭先祭”:表达了作者因未能恰当地履行职责而感到羞愧。
- “刑书已旷官”:说明作者在法律上的工作有所疏忽。
- “诏驰黄纸速”:急速发出的命令,显示出当时的紧迫感。
- “身在绛纱安”:虽然身处于正式的环境,但内心仍感到安宁。
- “圣位登堂静”:上位者的安静与稳重,反映出社会的和谐。
- “生徒跪席寒”:学生们因寒冷而感到不适,象征着社会的冷清。
- “庭槐暂摇落”:描写庭院中槐树的摇落,寓意生命的流逝。
- “幸为入春看”: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为整体的忧伤增添了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礼惭先祭,刑书已旷官”显示了工整的对仗工整。
- 拟人:如“庭槐暂摇落”,赋予自然以情感。
- 比喻:通过自然的变化来暗示个人心境的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责任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感悟。作者通过对祭酒职务的惭愧和对春天的期待,传达出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礼:象征传统与责任。
- 刑书:代表法律与公正。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槐树:象征自然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刑书”主要指什么? A. 诗歌
B. 刑法书籍
C. 祭礼 -
“生徒跪席寒”中“生徒”指的是? A. 学生
B. 侍者
C. 官员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反思与忧伤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本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社会的思考,但《春望》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而本诗则通过个人的反思折射出对社会的观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