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歌》

时间: 2025-01-01 04:31:30

居辽四十年,生儿十岁许。

偶听故乡音,问爷此何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杨柳歌》
作者: 许虬 〔清代〕

居辽四十年,生儿十岁许。
偶听故乡音,问爷此何语。

白话文翻译:

在辽东生活了四十年,生了一个十岁的儿子。
偶然听到故乡的语言,问父亲这是什么话。

注释:

  • 居辽:指在辽东地区生活。
  • 四十年:指作者在辽东生活的时间。
  • 生儿十岁许:指作者有一个大约十岁的儿子。
  • 偶听故乡音:偶然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
  • 问爷此何语:问父亲这个声音是什么语言。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复杂的典故,但“故乡音”常常用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与亲切感,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家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虬,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诗作撰写于清代,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游子思乡情感的普遍认同。

诗歌鉴赏:

《折杨柳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作者在辽东生活了四十年,已经对这里的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但内心深处始终挂念着故乡。十岁的儿子正处于懵懂的年纪,虽然生活在辽东,却不知故乡的语言,这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偶听故乡音”的描写,表现了游子在异乡时刻关注着来自故乡的讯息,这种情感让人感同身受,生动地反映了游子对于家乡的依恋和对亲情的渴望。

通过简短的诗句,许虬将复杂的情感浓缩为几行文字,体现了他高超的诗歌技巧。诗人以“问爷此何语”作结,既是对父亲的询问,也是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反思,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陌生感与归属感的矛盾,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居辽四十年”:说明作者在辽东生活的时间,暗示了他与这片土地的深厚联系。
    • “生儿十岁许”:强调了家庭的延续与生活的变迁。
    • “偶听故乡音”:突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情感。
    • “问爷此何语”:表达了对家乡文化的陌生与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居辽四十年,生儿十岁许”,工整且富有韵律感。
    • 象征:故乡的声音象征着记忆、情感的寄托。
  • 主题思想

    • 诗歌中心思想是游子对于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探索,反映了人们对于家乡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 故乡音:象征着亲情、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 杨柳:常象征离别与思念,诗题中的“折杨柳”更增添了一层情感的厚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作者生活在哪个地区?
    A. 辽东
    B. 江南
    C. 西北
    D. 北方

  2. 诗中提到的儿子多大?
    A. 五岁
    B. 十岁
    C. 十二岁
    D. 十五岁

  3. 诗中“问爷此何语”的意思是?
    A. 询问父亲的名字
    B. 询问父亲的职业
    C. 询问故乡的语言
    D. 询问父亲的年纪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张继

诗词对比

  • 与许虬的《折杨柳歌》相比,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更为直接的思乡情感,两者都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情感更为强烈,而许虬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思念变得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游子吟:思乡诗词探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全面理解《折杨柳歌》的情感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