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张汉卿梦庵十八咏 其十五 积翠
万叠互团绕,风烟朝夕俱。 三穴已扫竟,无复藏妖狐。
白话文翻译:
群山层层环绕,风烟从早到晚都存在。 三个洞穴已经清扫完毕,不再有妖狐藏身。
注释:
- 万叠:形容山峦重叠。
- 互团绕:相互环绕。
- 风烟:指自然景象,如风和云雾。
- 朝夕俱:从早到晚都存在。
- 三穴:指三个洞穴。
- 扫竟:彻底清扫。
- 妖狐:传说中的妖怪,这里比喻邪恶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1106年-1194年),字彦辅,号东篱,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次韵张汉卿的作品,属于梦庵十八咏系列之一,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多有闲暇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史浩通过描绘山峦和洞穴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山峦环绕、风烟不断的自然画面。诗中的“万叠互团绕”形象地表现了山峦的连绵起伏,而“风烟朝夕俱”则传达了自然景象的恒常不变。后两句“三穴已扫竟,无复藏妖狐”则寓意着环境的净化和安宁的实现,反映了作者对和谐自然和社会秩序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叠互团绕”:通过“万叠”形容山峦的重叠,用“互团绕”描绘山峦相互环绕的景象,形成了一幅壮观的自然画面。
- “风烟朝夕俱”:这里的“风烟”指自然景象,通过“朝夕俱”表达了这些景象从早到晚都存在的恒常性。
- “三穴已扫竟”:“三穴”指三个洞穴,通过“扫竟”表达了彻底清扫的动作,寓意环境的净化。
- “无复藏妖狐”:这里的“妖狐”比喻邪恶之物,通过“无复藏”表达了不再有邪恶之物藏身的安宁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妖狐”比喻邪恶之物,增强了诗句的象征意义。
- 拟人:通过“互团绕”赋予山峦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山峦和洞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和谐自然和社会秩序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万叠、风烟、三穴、妖狐。
- 详细解释:万叠形容山峦的重叠,风烟指自然景象,三穴指洞穴,妖狐比喻邪恶之物。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万叠”指的是什么? A. 山峦 B. 云雾 C. 风烟 D. 洞穴
-
诗中的“妖狐”比喻什么? A. 自然景象 B. 邪恶之物 C. 安宁生活 D. 和谐社会
-
诗中的“三穴已扫竟”表达了什么? A. 环境的净化 B. 山峦的重叠 C. 风烟的恒常 D. 安宁的实现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汉卿的《梦庵十八咏》系列,与史浩的这首诗同属一个系列,可以对比阅读。
- 其他宋代诗人的山水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史浩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的诗更多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史浩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