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冻云著地静无风。簌簌坠遥空。无限人间险秽,一时为尔包容。凭高试望,楼台改观,山径迷踪。唯有碧江千里,依然不住流东。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云层紧贴着地面,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丝风。雪花簌簌地从遥远的天空坠落。人间的种种险恶和污秽,在这一刻都被雪花所包容。站在高处眺望,楼台的景象发生了变化,山间的小径也迷失了方向。只有那碧绿的江水,千里流淌,依旧不停地向东流去。
注释:
- 冻云:寒冷的云层。
- 簌簌:形容雪花落下的声音。
- 险秽:险恶和污秽。
- 包容:容纳,涵盖。
- 凭高试望:站在高处眺望。
- 改观:景象发生变化。
- 迷踪:迷失方向。
- 碧江:碧绿的江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直翁,号梅山,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这首《朝中措(雪)》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雪景的静美和雪花的包容性,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景的静谧和雪花的纯洁。首句“冻云著地静无风”,以静态的描写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寒冷的氛围。接着,“簌簌坠遥空”,用声音的描写增强了雪花的动态感。诗中“无限人间险秽,一时为尔包容”,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雪花以包容的特质,象征着纯洁和净化。后两句“凭高试望,楼台改观,山径迷踪”,通过视觉的变化,展现了雪后世界的全新面貌。最后,“唯有碧江千里,依然不住流东”,以江水的恒常流动,对比雪的瞬息变化,寓意着自然界的恒久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冻云著地静无风”:描绘了寒冷的云层紧贴地面,四周静谧无风的景象。
- “簌簌坠遥空”:用声音的描写,增强了雪花的动态感,形象地描绘了雪花从高空坠落的情景。
- “无限人间险秽,一时为尔包容”: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雪花以包容的特质,象征着纯洁和净化。
- “凭高试望,楼台改观,山径迷踪”:通过视觉的变化,展现了雪后世界的全新面貌,楼台和山径都因雪而改变了模样。
- “唯有碧江千里,依然不住流东”:以江水的恒常流动,对比雪的瞬息变化,寓意着自然界的恒久和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一时为尔包容”,赋予雪花以人的特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比:如“唯有碧江千里,依然不住流东”,通过江水的恒常流动与雪的瞬息变化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恒久和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雪花的纯洁和包容象征着净化和希望,而江水的恒常流动则寓意着自然界的恒久和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冻云:寒冷的云层,营造出寒冷静谧的氛围。
- 簌簌:形容雪花落下的声音,增强了雪花的动态感。
- 碧江:碧绿的江水,象征着恒常和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冻云著地静无风”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寒冷的云层紧贴地面,四周静谧无风。 B. 风雪交加的景象。 C. 云层散开,风和日丽。 D. 雪花纷飞的景象。
-
“簌簌坠遥空”中的“簌簌”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雪花落下的声音。 D. 鸟鸣声。
-
诗中“无限人间险秽,一时为尔包容”表达了什么? A. 雪花的纯洁和包容。 B. 人间的险恶和污秽。 C. 雪花的脆弱。 D. 人间的和谐。
-
“唯有碧江千里,依然不住流东”中的“碧江”象征着什么? A. 恒常和流动。 B. 静止和不变。 C. 污秽和险恶。 D. 纯洁和包容。
答案:
- A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秋景的描写,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史浩《朝中措(雪)》: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兴衰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与史浩《朝中措(雪)》: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史浩的诗词,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 《史浩诗集》:收录了史浩的全部诗词,是研究史浩诗词的重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