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丱须知 其七》

时间: 2025-01-03 06:00:17

人鬼幽明两不关,人生只畏鬼为奸。

欲知古器从何得,尽出丘陵冢墓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鬼幽明两不关,人生只畏鬼为奸。欲知古器从何得,尽出丘陵冢墓间。

白话文翻译:

人们与鬼魂的世界是两个不相干的领域,但人们却害怕鬼魂作恶。如果想知道古代的器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大多出自于丘陵和坟墓之间。

注释:

  • 人鬼幽明:指人与鬼的世界,幽明即阴阳,幽指阴间,明指阳间。
  • 两不关:表示两个世界互不干扰。
  • 鬼为奸:鬼魂作恶,给人带来麻烦或危害。
  • 古器:古代的器物,如陶器、青铜器等。
  • 丘陵冢墓:丘陵地带的坟墓,冢墓即坟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1103-1172),字彦辅,号东山,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出自《童丱须知》,是一组教导儿童的诗,旨在通过诗歌的形式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人与鬼的对比,告诫人们不要迷信鬼神,而应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同时,它也揭示了古代器物的来源,即从坟墓中发掘而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古物的认识和考古活动。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明了,通过人与鬼的对比,传达了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首句“人鬼幽明两不关”直接点明了人与鬼的世界是分隔的,不应相互干扰。次句“人生只畏鬼为奸”则指出了人们对于鬼神的恐惧,但实际上鬼神并不会对人造成实际的影响。后两句“欲知古器从何得,尽出丘陵冢墓间”则转向了现实,指出了古代器物的来源,即从坟墓中发掘。整首诗既有哲理性的思考,也有实际的知识传授,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意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人鬼幽明两不关”表达了人与鬼世界的隔离,强调了现实与虚幻的区别。
  • 次句“人生只畏鬼为奸”则揭示了人们的迷信心理,但实际上鬼神并不会对人造成实际的危害。
  • 后两句“欲知古器从何得,尽出丘陵冢墓间”转向了现实,指出了古代器物的来源,即从坟墓中发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古物的认识和考古活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人与鬼的对比,强调了现实与虚幻的区别。
  • 直陈:直接陈述了古代器物的来源,没有使用复杂的修辞,使得信息传达清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理性看待人与鬼的关系,以及认识古代器物的来源。通过对比和直陈的手法,传达了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意象分析:

  • 人鬼幽明:象征人与鬼的世界,幽明即阴阳,幽指阴间,明指阳间。
  • 古器:象征古代的文化和历史,丘陵冢墓则象征了古代文明的遗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人鬼幽明两不关”中的“幽明”指的是什么? A. 阴阳 B. 光明与黑暗 C. 生与死 D. 天与地

  2. 诗中提到的“古器”主要出自哪里? A. 市场 B. 丘陵冢墓间 C. 宫殿 D. 民间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通过描写陵墓中的柏树,反映了古代对死亡的思考。
  • 《葬花吟》:通过葬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青青陵上柏》对比,两者都涉及到了坟墓的意象,但《童丱须知 其七》更侧重于理性看待人与鬼的关系,而《青青陵上柏》则更多地表达了生命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史浩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史浩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