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琴赠客》

时间: 2025-01-19 17:38:37

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

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

寡鹤当徽怨,秋泉应指寒。

惭君此倾听,本不为君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下琴赠客
白居易 〔唐代〕

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
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
寡鹤当徽怨,秋泉应指寒。
惭君此倾听,本不为君弹。

白话文翻译:

在松树下,风刚刚平息,琴声清脆,夜色渐渐深了。
偶然因为周围的喧闹都已停止,试着拨动琴弦看看。
孤寂的白鹤似乎对我心生怨恨,秋天的泉水看来也显得寒冷。
我感到惭愧,您在这里倾听,我弹琴本不是为了您。

注释:

  • 松寂:松树下寂静的环境。
  • 琴清:琴声清脆。
  • 欲阑:夜晚即将结束。
  • 群动息:周围的喧闹停止。
  • 寡鹤:孤独的白鹤,象征孤独与怨恨。
  • 秋泉:秋天的泉水,暗示寒冷。
  • 倾听:认真听琴声。
  • 本不为君弹:我弹琴并不是为了您。

典故解析:

  • 白鹤:在古代诗词中,白鹤常被用来象征孤独与高洁。
  • :古琴是文人雅士的重要乐器,常用于抒发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情感真挚的诗作著称。他的诗歌广泛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松下琴赠客》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常在松树下弹琴,享受宁静的自然环境。在这首诗中,他试图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听众的歉意。

诗歌鉴赏:

《松下琴赠客》是一首蕴含深情与哲思的诗作。白居易通过描绘松树下的宁静场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和对人际关系的反思。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松树下的宁静与琴声的清脆,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高远感。随着周围的喧闹逐渐平息,琴声的清冽显得尤为动人,但却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尤其是“寡鹤当徽怨,秋泉应指寒”一句,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怨恨与孤独,仿佛与自然界产生了共鸣,孤独的白鹤和寒冷的泉水都成为了他情感的映射。

最后一句“惭君此倾听,本不为君弹”,更是道出了诗人在与客人分享琴声时的复杂心情。他并不期望琴声受到特别的关注,反而因为此情此景感到惭愧,这种反差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深刻的自我反省。整首诗在简单的意象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寂风初定:描写松树下环境的宁静,风刚刚停止,暗示一种平静的氛围。
  2. 琴清夜欲阑:琴声清脆,夜晚即将结束,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受。
  3. 偶因群动息:周围的喧闹停止,偶然间可以静下心来弹琴。
  4. 试拨一声看:尝试拨动琴弦,显示出一种随性的态度。
  5. 寡鹤当徽怨:孤独的白鹤似乎对我心生怨恨,反映出一种孤独与疏离感。
  6. 秋泉应指寒:秋天的泉水显得寒冷,暗示了时节的变迁与情感的冷清。
  7. 惭君此倾听:感到惭愧,因为我并不是为了听众而弹琴。
  8. 本不为君弹:这句话强调了内心的真实情感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独的白鹤与作者的心情进行比喻,增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秋泉被赋予情感,增强了环境的描绘。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的反思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琴音的结合,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倾听者的歉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高洁与坚韧。
  2. :代表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
  3. 白鹤:象征孤独与怨恨。
  4. 秋泉:暗示寒冷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环境主要是哪个地方?

    • A. 河边
    • B. 松树下
    • C. 山顶
    • D. 花园
  2. 诗中“寡鹤”指的是什么?

    • A. 一只普通的鸟
    • B. 孤独的白鹤
    • C. 喜欢群居的鸟
    • D. 一种传说中的鸟
  3.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 A. 自己弹得不好
    • B. 本不为倾听者弹琴
    • C. 天气不好
    • D. 没有人来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松下琴赠客》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表现了诗人对孤独和自然的感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自我反思,而李白则更多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英雄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