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题玉泉
白居易 〔唐代〕
遇客多言爱山水,
逢僧尽道厌嚣尘。
玉泉潭畔松间宿,
要且经年无一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玉泉的情景。遇到客人时,他们谈论对山水的喜爱;而遇到僧人时,他们则诉说对喧嚣尘世的厌倦。诗人在玉泉潭边的松树间安息,然而在这美丽的地方,整年都没有一个人来打扰他。
注释
- 玉泉:地名,指风景优美的泉水,象征清幽。
- 遇客:遇到旅客或过路人。
- 多言:多说,谈论。
- 爱山水:喜爱自然山水。
- 逢僧:遇见僧人,指佛教徒。
- 厌嚣尘:厌倦世俗的喧嚣与尘世的繁杂。
- 潭畔:潭水的边缘。
- 松间宿:在松树间过夜。
典故解析
“玉泉”作为诗中重要意象,常常与清幽雅致的环境相关。唐代文人多喜爱山水,常用自然景色表达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向往。诗中提到的僧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关注与人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通俗易懂而著称,作品涉及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他倡导“诗应为民所用”,在诗歌中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与对人间疾苦的关怀。
创作背景
《夜题玉泉》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世俗生活感到厌倦时。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繁华喧嚣的逃避,反映了他追求宁静和独处的心态。
诗歌鉴赏
《夜题玉泉》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的前两句通过与客人和僧人的对话,呈现了不同的人生观:游客热爱自然之美,而僧人则对尘世的喧嚣感到厌烦。这种对比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玉泉潭边的宁静生活,强调了他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整首诗结构简洁,但情感深邃,反映了白居易对世事的洞察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遇客多言爱山水:遇到客人时,他们谈论着对山水的喜爱,体现了人们内心对自然的向往。
- 逢僧尽道厌嚣尘:遇见僧人时,他们却诉说对喧嚣尘世的厌倦,反映出人们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 玉泉潭畔松间宿:在美丽的玉泉潭边,松树之间安逸地过夜,描绘了诗人享受自然的宁静。
- 要且经年无一人:在这个幽静的地方,整年都没有一个人来打扰,强调了独处的清幽与自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客”和“僧”的对比,突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 意象:玉泉、潭水、松树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
- 象征:玉泉象征着清静、理想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对喧嚣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人际关系的淡然。它反映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渴望逃离的心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泉: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代表诗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 松间:松树象征长寿和坚韧,代表自然的美好与恬静。
- 潭水:象征着深邃与沉静,反映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泉”象征什么?
- A. 喧嚣
- B. 清幽
- C. 繁华
- D. 贫困
-
诗人遇到客人时,他们谈论什么?
- A. 对佛教的修行
- B. 对山水的喜爱
- C. 对政治的看法
- D. 对财富的追求
-
诗中提到“经年无一人”,这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 A. 孤独
- B. 热闹
- C. 忧伤
- D. 幸福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但更注重描绘秋天的景色与情感。
- 杜甫《登高》: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局的忧虑,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