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常生》

时间: 2025-01-17 10:21:37

西村常氏子,卧疾不须臾。

前旬犹访我,今日忽云殂。

时我病多暇,与之同野居。

园林青蔼蔼,相去数里馀。

村邻无好客,所遇唯农夫。

之子何如者,往还犹胜无。

于今亦已矣,可为一长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村常氏子,卧疾不须臾。
前旬犹访我,今日忽云殂。
时我病多暇,与之同野居。
园林青蔼蔼,相去数里馀。
村邻无好客,所遇唯农夫。
之子何如者,往还犹胜无。
于今亦已矣,可为一长吁。

白话文翻译:

西村的常家儿子,卧病在床不能动弹。
上个星期他还来探望我,今天却突然传来他去世的消息。
此时我正多病无事,和他一起在乡间居住。
园子里绿意盎然,相隔也不过几里。
村里没有好客的人,所遇见的只是农夫。
这孩子是怎样的人呢,来来往往还不如没有。
如今一切都已结束,不禁深深叹息。

注释:

  • 常氏子:指常家之子。
  • 卧疾:卧床生病。
  • 须臾:片刻,短时间。
  • 云殂:传来去世的消息。
  • 青蔼蔼:形容草木繁盛,绿意盎然。
  • 无好客:村里没有好客的人。
  • 往还:来往、走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常氏子”并没有具体的历史典故,但体现了白居易对于身边人的关心与惋惜。白居易常以身边小事入诗,反映生活的真实与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健康衰弱之时。诗中表现了他对身边朋友的逝去,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叹常生》通过描写常家儿子的病逝,表达了白居易对生命脆弱与无常的深切感受。诗人以第一人称叙述,情感真挚,展现出一种对生死的思考与感慨。常氏子生病在床,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安也随之加深。他回忆起两人曾经的交往,感慨时光如流,令人唏嘘。诗中的“青蔼蔼”描绘了乡村的生机勃勃,与“今日忽云殂”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让人反思人生的意义。

白居易在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园林的青葱与人际的冷漠相映成趣,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依恋与孤独。诗末的“可为一长吁”,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诗人心中无尽的惆怅与叹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村常氏子,卧疾不须臾:描绘常家儿子卧病在床,生病的状态。
    • 前旬犹访我,今日忽云殂:表达诗人对常氏子生病与去世之间的震惊与惋惜。
    • 时我病多暇,与之同野居:诗人也处于病中,二人相互依偎共度时光。
    • 园林青蔼蔼,相去数里馀:描绘乡村风景的美好与宁静。
    • 村邻无好客,所遇唯农夫:表现乡村生活的单调与孤独。
    • 之子何如者,往还犹胜无:对常氏子生前的回忆与感慨。
    • 于今亦已矣,可为一长吁: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叹息。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卧疾不须臾,前旬犹访我”,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生命的无常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透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慨与珍惜。

意象分析:

  • 园林: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美好。
  • 常氏子:代表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 青蔼蔼: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人情的冷淡,形成鲜明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叹常生》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卧疾不须臾”是什么意思?

    • A. 睡觉很久
    • B. 生病不能动
    • C. 健康无恙
    • D. 旅行很远
  3. 诗的最后一句“可为一长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惆怅
    • D. 期待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同为唐代诗人,但白居易的诗更关注小人物的生活,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而杜甫则更倾向于历史与国家的命运。在主题上,白居易的《叹常生》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体现了对亲情与生命的思考,但白居易更显得细腻与柔和。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