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後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作者:杨万里
秋夜真成书,西山却在东。
吹高半轮月,正赖一襟风。
清景今年过,何人此兴同。
青天忽成纸,似欲借诗翁。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夜,真像是可以写成一本书,西山却意外地在东方。
半轮明月被吹得高高的,正好依赖一阵清风。
今年的清丽景色已然过去,何人能够有这样的兴致呢?
仿佛蓝天变成了纸张,似乎想要借用诗人的笔来书写。
注释:
- 真成书:指夜色如书,形容秋夜的宁静和清晰。
- 西山却在东:反映诗人在空间上的错位,表现出自然景观的奇妙。
- 吹高半轮月:形容月亮在清风中显得更高、更明亮。
- 一襟风:指一阵清风,寓意着清新和舒适。
- 清景今年过:清丽的景色已然过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青天忽成纸:将蓝天比作纸,寓意可以书写的空间。
- 借诗翁:诗翁指诗人,表示想要借用诗人的才华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朴素见长,常常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中秋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登上清心阁,诗中表达了对秋夜景色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感慨,展现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美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秋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首句“秋夜真成书”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仿佛整个秋夜都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接下来的“西山却在东”,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空间的错位与奇妙,突出秋夜的神秘感。
诗中“吹高半轮月,正赖一襟风”,通过描绘月亮在清风中高悬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轻盈与爽朗的气氛,似乎风也在为月光助兴。接下来的“清景今年过”,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景色。最后一句“青天忽成纸,似欲借诗翁”,不仅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记录下来的愿望,更是对诗人自身创作能力的自信与期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杨万里诗风的优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夜真成书:秋夜的宁静和美丽如同书本一般,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西山却在东:此句利用空间的错位,展现自然界的奇妙和诗人独特的视觉感受。
- 吹高半轮月:描绘了月亮在风中高悬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秋夜气氛。
- 正赖一襟风:强调了清风对于美好夜景的衬托作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清景今年过:对美丽景色的感叹,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 何人此兴同:抒发了对同享此景之人少之又少的唏嘘。
- 青天忽成纸:将蓝天比作纸,寓意可以书写的广阔空间。
- 似欲借诗翁:表达诗人希望借助自己的笔来记录下这份美好与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夜比作书,蓝天比作纸,增强了诗歌的意象。
- 对仗:如“西山却在东”,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得景物生动有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夜景色的赞美,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成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着宁静、思索和丰收的季节。
- 月亮:象征着思念、孤独与希望。
- 清风:象征着自由与舒适。
- 青天: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创作空间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夜晚?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人想要借用谁的才华来书写景色?
- A. 画家
- B. 诗翁
- C. 音乐家
- D. 学者
-
诗中提到的“西山却在东”反映了什么?
- A. 方向的错位
- B. 时间的流逝
- C. 人生的无常
- D. 情感的复杂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李白)与杨万里的《中秋後一夕登清心阁二首》同样以月亮为意象,但李白更强调思乡之情,而杨万里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感悟,反映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点。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全集》
- 《宋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