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邵德称示淳熙圣孝诗》
时间: 2024-09-19 22:11: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邵德称示淳熙圣孝诗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古人浪语笔如椽,何人解把笔题天。
昆仑为笔点海水,青天借作一张纸。
作商猗那周皇矣,廷尉簿正邵夫子。
淳熙圣孝贯三光,题大如天谁敢当。
夫子一洒金玉章,银河吹笙间琳琅。
吉甫奚斯鸿鴈行,彼何人哉唐漫郎。
夜来玉虫杂金粟,老夫春寒眠不足。
起来拾得圣孝诗,灯花阿那圣得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提到古人写诗的技巧如同一支笔那样出色,谁能理解这种笔力可以写下天大的题目呢?昆仑山作为笔尖在海水上点划,而青天则借作纸张。转而提到周朝的商王和廷尉,邵夫子(邵雍)以清白正直著称。淳熙时代的圣孝精神贯穿三光(指日月星),那么谁敢承担如此大的题目呢?夫子(孔子)一挥洒下金玉般的章句,如同银河吹奏的笙乐,华美璀璨。提到古代诗人吉甫和鸿鴈行,问这位唐代的漫郎是谁呢?夜里听到玉虫声与金粟声,老夫春寒中睡眠不足。起来时拾得了圣孝的诗篇,灯下花影中,谁能得知这位圣人呢?
注释:
- 浪语:形容古人诗词的风采与气势。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山脉,象征高大与伟大。
- 廷尉:古代官职,负责审理案件,邵夫子即为有名的正直之士。
- 淳熙:宋代一个重要的年号,意指淳朴而又兴盛的时代。
- 吉甫:古代著名的诗人,代表着传统的文学风范。
- 灯花阿那:指灯下的花影,暗示诗人对美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响应邵德称的圣孝诗而作,表达了对古代诗人和道德风尚的追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示了古代诗人的伟大与无畏。开篇即以“古人浪语”引入,令人联想到古代诗词的博大精深。诗中运用昆仑、青天等自然元素,象征着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天地间的伟大力量,而“题大如天”则暗示了诗的主题和情感的崇高。接着,诗人提及的邵夫子和商王等历史人物,进一步深化了诗的道德内涵。整首诗在结构上也非常严谨,通过对仗与排比,使得诗句间的节奏感极强,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诗的结尾以“灯花阿那”收束,点出诗人对圣孝精神的追寻与思考,隐含着一种对传统道德的呼唤和对当下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古人的赞美,也是对自身与时代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浪语笔如椽:古代诗人的语言犹如大笔,气势磅礴。
- 何人解把笔题天:谁能理解这种笔力可以写出天大的题目?
- 昆仑为笔点海水:昆仑山如笔尖在海水上点划,象征创作的伟大。
- 青天借作一张纸:青天如同纸张,承载诗的内容。
- 作商猗那周皇矣:提及商王,表现历史的深远。
- 廷尉簿正邵夫子:邵夫子以正直著称,展现道德的力量。
- 淳熙圣孝贯三光:淳熙时代的圣孝精神贯穿日月星。
- 题大如天谁敢当:如此大的题目,谁敢承担?
- 夫子一洒金玉章:孔子一挥洒下的文字如金玉般璀璨。
- 银河吹笙间琳琅:如银河的乐声般美妙华丽。
- 吉甫奚斯鸿鴈行:提及吉甫,表现古代诗人的风范。
- 彼何人哉唐漫郎:问这位唐代的漫郎是谁。
- 夜来玉虫杂金粟:夜间听到虫声与金粟的声音,象征灵感的涌现。
- 老夫春寒眠不足:春寒中,诗人难以入眠。
- 起来拾得圣孝诗:起床后找到圣孝的诗篇。
- 灯花阿那圣得知:在灯下花影中,暗示对圣人的追寻与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昆仑为笔”比喻创作灵感的高远。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和意象,增强诗的层次感和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诗人和道德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自然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古典而崇高的文化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圣孝精神的赞美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仑:象征高洁与伟大。
- 青天:象征广阔与包容。
- 金玉:象征珍贵与美好。
- 银河:象征诗的华美与悠远。
- 夜来玉虫:象征灵感与创作的启示。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历史与道德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淳熙圣孝”指的是哪个时代的道德观念?
- A. 宋代
- B. 明代
- C. 唐代
-
“昆仑为笔点海水”中的“昆仑”象征什么?
- A. 高远
- B. 深邃
- C. 平凡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本诗相似在于都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 《登高》则通过对时代的感悟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