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
作者:杨万里
騃女痴儿总爱梅,
道人衲子亦争栽。
何如雪後琼瑶迹,
印记诗人独自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雪后梅花美丽景象的赞叹。诗中提到许多人都喜欢种梅花,甚至是痴傻的少女和小孩,连修道的僧人也纷纷争相栽种。然而,与其追逐这些热闹场景,雪后梅花的晶莹剔透更让人心醉,是诗人独自欣赏的独特印记。
注释
字词注释
- 騃女:指愚蠢的女孩,形容年轻女子的天真无邪。
- 痴儿:指傻乎乎的小孩。
- 道人:指修道的僧人,通常是隐士或修行者。
- 衲子:指僧人,特指穿着布衣的和尚。
- 琼瑶:美玉,形容雪后的梅花像瑶台上的美玉一样晶莹剔透。
- 印记:留下的痕迹,诗人用来形容雪后梅花的独特吸引力。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于梅花的描绘,隐含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以诗闻名,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受到后世的赞誉。杨万里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兴起、文化繁荣的时代。他借梅花表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梅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喜爱。诗的开头用了“騃女”和“痴儿”,显示出梅花的魅力不仅吸引了聪慧的人,也吸引了无知的孩童,说明梅花的普遍性和受欢迎程度。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这种浮躁的热闹,而是选择在雪后独自欣赏梅花的美丽,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高洁的情操。通过“雪後琼瑶迹”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的美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意境。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层次,诗人用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梅花在雪后显得格外清丽,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这种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整首诗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哲学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騃女痴儿总爱梅:这句说明梅花的受欢迎程度,描绘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梅花的喜爱。
- 道人衲子亦争栽:不仅普通人爱梅,连修道的僧人也争相栽种,反映出梅花的广泛吸引力。
- 何如雪後琼瑶迹:提到雪后的梅花,强调其独特的美丽,犹如美玉一般。
- 印记诗人独自来:诗人选择在这样的美景中独自欣赏,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独特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琼瑶”比喻雪后梅花的晶莹剔透,增强了视觉的美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爱梅”的描绘,赋予梅花以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尤其是梅花的美丽和纯洁。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人群的热闹与自己的孤独,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高洁、坚韧,常被视为文人雅士的品格象征。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增添了梅花的美丽。
- 琼瑶:象征珍贵、美丽,强调梅花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騃女”和“痴儿”都对什么产生了喜爱? A. 雪
B. 梅
C. 山 -
诗人的态度是: A. 热闹
B. 独自欣赏
C. 忙碌 -
“琼瑶”在诗中象征的是: A. 晶莹剔透的梅花
B. 纯洁的心灵
C. 冷淡的情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王安石
- 《早梅》 李清照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但更加注重梅花在严冬中顽强生长的精神,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侧重梅花的清丽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