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夕即事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永夕坐暝久,萧萧猿狖啼。
漏微砧韵隔,月落斗杓低。
危叶无风坠,幽禽并树栖。
自怜在岐路,不醉亦沉迷。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夜晚,我坐在暮色中,听到猿猴在低声啼叫。
微弱的钟声与砧板的敲打声相隔,月亮已经落下,斗柄也低垂。
树上的枯叶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缓缓落下,幽静的鸟儿栖息在枝头。
我怜惜自己行走在岐路上,虽然没有醉酒,但心中却感到迷惘。
注释:
- 永夕:长夜。
- 暝:天黑,夜晚。
- 萧萧:形容猿猴的啼叫声,显得孤独。
- 漏微:钟表缓慢滴落的声音。
- 砧韵:砧板敲打的声音。
- 斗杓:指天上的北斗星,斗柄。
- 危叶:形容高处的树叶。
- 幽禽:指幽静的小鸟。
- 岐路:指分岔的道路,象征人生的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得仁,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作品多有清新脱俗之风,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的一个夜晚,诗人独自坐在静谧的环境中,面对自然的景色,感受到孤独与迷惘,正是对人生处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夕即事》以宁静的秋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开篇的“永夕坐暝久”,描绘了一种长夜漫漫的感觉,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接着,萧萧的猿狖啼声增添了夜的寂寥,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孤独的心情。
第二联“漏微砧韵隔,月落斗杓低”,诗人通过声音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夜的静谧与孤寂:微弱的钟声和砧板的声音在宁静中回响,而低垂的月亮和北斗星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第三联“危叶无风坠,幽禽并树栖”,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无风的夜晚,树叶轻轻落下,鸟儿在树上栖息,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这种宁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纷扰与不安。
最后一句“自怜在岐路,不醉亦沉迷”,诗人自我感叹,身处人生的岐路,虽然没有醉酒,但内心却陷入了迷惘与沉迷,表现了人生选择的艰难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出深沉的思考和复杂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永夕坐暝久”:长时间坐在黑暗中,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 “萧萧猿狖啼”:猿猴的啼叫声让夜更显寂寥。
- “漏微砧韵隔”:微弱的钟声与砧板声隔着,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月落斗杓低”:月亮已落,斗柄也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危叶无风坠”:高处的树叶在无风的情况下缓缓落下,表现出宁静。
- “幽禽并树栖”:幽静的小鸟栖息在树上,增添了自然的宁静感。
- “自怜在岐路”:自我怜惜,处于人生选择的岐路。
- “不醉亦沉迷”:虽没有醉酒,心中却陷入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斗杓低”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如“幽禽并树栖”。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静谧的夜晚与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反映了人生的选择与无奈,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猿狖:象征孤独与自然的声音。
- 砧韵:生活的气息,表现出人间的冷静与宁静。
- 月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危叶: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幽禽: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鹅
B. 猿狖
C. 鸟
D. 虎 -
“月落斗杓低”中的“斗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星座
C. 北斗星的斗柄
D. 一个器具 -
诗人对自己的心情的描述是? A. 快乐
B. 平静
C. 迷惘
D. 愤怒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夜泊牛斗星》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表现出一种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的《夜泊牛斗星》则更侧重于航海与星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