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
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
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
白话文翻译
常常有很多戴着簪子的人来这里,不只是为了欣赏高耸的松树。这地方适合人们在此待上一整天,打开门就能看到数座山峰。地上的苔藓刚刚新生,鸟儿的足迹很少,泉水冰冷,树阴浓重。僧人的心境就像山里一样,空荡的房子里传来晨昏的钟声。
注释
- 簪组:指戴着簪子的客人,通常是文人雅士。
- 高松:高耸的松树,象征清高和坚韧。
- 堪:能、适合。
- 数峰:多座山峰。
- 苔:苔藓,生长在阴湿环境里。
- 禽迹:鸟类的足迹。
- 泉冷:泉水冰冷,传达出清冷的感觉。
- 师意:指僧人的心境或情怀。
- 空房:空旷的房间,象征清净无扰。
- 晓暮钟:早晨和傍晚的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体现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青龙寺僧院》诗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青龙寺静修期间,目睹寺院的宁静和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僧侣生活的理解。
诗歌鉴赏
《青龙寺僧院》通过描绘青龙寺的环境,展现了禅宗文化中对宁静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诗中开头几句描绘的“簪组客”,暗示了来访者的身份,体现了文人墨客对高松的欣赏,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景观。接着,诗人转而描绘这片土地的优美,强调了这里的适宜与惬意。
“苔新禽迹少”一句,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暗示了人迹稀少的孤寂与清冷,泉水的冰冷和树木的阴影又增添了几分凉意。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既清幽又有些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寻求。
最后两句“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把诗的意境推向更高的境界,表达了对僧侣心境的深刻理解。钟声在晨昏之间回荡,既是时间的流逝,也是内心的宁静,象征着一种清净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刘得仁对自然和禅宗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
描绘了常常有戴簪子的文人雅士光顾这里,表明这片风景吸引了许多有品位的人。 -
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说明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待上一整天,推开门便能看见连绵的山峰,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
这里的苔藓刚刚生出,说明环境宁静,鸟迹寥寥,泉水冷冽,树荫浓密,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
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
僧人的心境如同深山,空荡的房间里响起钟声,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师意如山里”的比喻,表现了僧人的深邃内心。
- 意象:山峰、苔藓、泉水、钟声等意象,交织出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文化的理解,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高尚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簪组:象征文人雅士的风雅。
- 高松:象征坚韧与清高,代表一种高尚的品格。
- 峰:象征自然的伟大与雄浑。
- 苔:象征宁静与岁月的流逝。
- 泉:象征清凉与生命的源泉。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簪组客”主要指的是? A. 农民
B. 商人
C. 文人雅士
D. 僧侣 -
“苔新禽迹少”的意思是? A. 有很多鸟迹
B. 地面上有新生的苔藓,鸟迹很少
C. 地面上没有苔藓
D. 鸟儿很多,环境热闹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兴奋
B. 悲伤
C. 宁静与孤独
D. 愤怒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问答》 - 王维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青龙寺僧院》与《山中问答》: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青龙寺僧院》更侧重于宁静的僧院生活,而《山中问答》则涉及人与自然的对话,体现了更深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比较研究》
以上内容为《青龙寺僧院》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