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登碣石阪,
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
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
驱马复归来。
白话文翻译
我南上碣石山的坡道,
远远地望见金色的台地。
四周的丘陵已被高大的树木覆盖,
昭王你如今在哪里呢?
那霸业的蓝图已然失落,
我驱马又返回来了。
注释
- 碣石:指碣石山,位于今河北,古时为游览胜地。
- 黄金台:传说中的台地,象征帝王之位或美好理想。
- 丘陵尽乔木:四周的丘陵被高大的树木覆盖,描绘出一幅自然景象。
- 昭王:指燕昭王,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以重用人才而著称。
- 霸图:指统一天下的理想或计划。
- 怅已矣:感到遗憾、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年—70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伯宗,号少陵野老。其诗风豪放,常以历史、自然为题材,表现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览碣石山时,感慨历史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对燕昭王一生壮丽事业的追思与惋惜。诗中蕴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理想与困惑。
诗歌鉴赏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二 燕昭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展现了陈子昂对燕昭王的追忆与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作者南登碣石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遥望的黄金台成为了对辉煌历史的象征,展现出作者对昔日帝王的怀念。
“丘陵尽乔木”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繁茂,然而在美景之中,离不开对历史的思索。“昭王安在哉”直接提出了对燕昭王的疑问,表面上是在问昭王何在,实际上却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接下来的“霸图怅已矣”,则是对历史遗愿未能实现的惋惜,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感。
最后一句“驱马复归来”则是诗人面对历史的无奈选择,象征着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的追寻。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与深邃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个人理想的反思,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登碣石阪:表示作者向南登上碣石山的坡道,描绘出行走的场景,预示着对历史的追寻。
- 遥望黄金台:从山上远望,令人向往的黄金台象征着理想与辉煌的过去。
- 丘陵尽乔木:展现了山丘的景色,暗示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 昭王安在哉:直接提问,表露出对燕昭王的思念与追问。
- 霸图怅已矣:感叹历史的壮志未酬,现实的无奈与遗憾。
- 驱马复归来:最终选择返回,象征对理想的放弃与对现实的接受。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丘陵尽乔木”与“驱马复归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黄金台、碣石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体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 提问:使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理想的追寻,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强调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意象分析
- 碣石:象征历史的遗迹与诗人对历史的探寻。
- 黄金台:代表理想与荣耀。
- 丘陵与乔木:展现自然的繁茂,隐喻历史的沉淀与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昭王”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刘邦
B. 燕昭王
C. 唐太宗 -
“南登碣石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游览自然
B. 追寻历史
C. 归家之路 -
“霸图怅已矣”中的“霸图”是什么意思? A. 感叹
B. 统一天下的理想
C. 自然风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陈子昂与王维的诗歌均有自然与历史的结合,但陈子昂更加强调历史的沉重与理想的失落,而王维则更偏向于表现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陈子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