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荷叶披披一浦京,青芦奕奕夜吟商。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白话文翻译:
荷叶在水面上随风摇曳,像是一片片绿色的披风。夜晚的青芦在微风中轻轻吟唱着商调的曲子。我一生中最了解江湖的滋味,听到秋天的声音,不禁想起故乡。
注释:
- 披披:形容荷叶摇曳的样子,像披着衣裳。
- 浦京:指水边的景象,浦是水边,京是指京城,这里可能指代某种水域。
- 青芦:指长在水边的芦苇,青色的芦苇在夜晚的风中显得生机勃勃。
- 夜吟商:商调是一种古代音乐调式,这里指青芦在夜晚发出的声响。
- 江湖味:指江河湖泊的生活气息,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熟悉和热爱。
- 秋声:秋天传来的声音,通常带有萧瑟之感,容易引起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他的词作常体现出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姜夔隐居湖边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湖上景色和秋夜的声音,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感受。
诗歌鉴赏:
《湖上寓居杂咏》是一首意境清新、情感真挚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湖上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江湖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首句“荷叶披披一浦京”,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湖面荷叶随风摇曳的美丽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青芦奕奕夜吟商”,则通过夜晚青芦的吟唱,传达出一种诗意的音乐感,仿佛在与自然对话,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第三句“平生最识江湖味”,作者以自谦的语气,强调了自己对江湖生活的熟悉和体验,这不仅是对自己经历的总结,更是对自然与人生活的深刻洞察。最后一句“听得秋声忆故乡”,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秋声的萧瑟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深切的乡愁。
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故乡的深情追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荷叶披披一浦京:描绘湖面上荷叶摇曳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 青芦奕奕夜吟商:夜晚的青芦发出悠扬的吟唱,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 平生最识江湖味:作者反映自己对江湖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体验,表明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听得秋声忆故乡:秋天的声音唤起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在此达到了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荷叶披披”形象化地描绘了水面景象。
- 拟人:青芦在夜晚“吟唱”,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深厚的文化素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着清新、纯洁的自然。
- 青芦:代表着生机与活力,亦带有一种忧郁的情感。
- 秋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乡之情,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荷叶披披”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荷叶的美丽
- B. 荷叶的轻盈
- C. 荷叶的颜色
- D. 荷叶的香气
-
“青芦奕奕夜吟商”中的“吟商”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音乐调式
- C. 一种舞蹈
- D. 一种诗歌形式
-
诗中提到的“秋声”主要引发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未来的希望
- B. 過去的回忆
- C. 自然的美景
-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孤独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之情,与姜夔的秋声思乡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姜夔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