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白话文翻译:
每当回忆起那细小的鱼鳞在小池塘中游动时,心中不禁感到忧愁,想到那脆弱的羽毛飞向高高的天空。岸边的古老码头应当有很多,接下来依次行走,望着那遥远的别路。
注释:
- 纤鳞:细小的鱼鳞。
- 游:游动。
- 尺泽:小水塘,尺为度量,泽为水域。
- 翻愁:心中翻腾着愁苦。
- 弱羽:脆弱的羽毛,指鸟类的翅膀。
- 丹霄:高空,指红色的云霄。
- 岸傍古堠:岸边的古老码头。
- 无数:很多。
- 次第:依次,逐个。
- 别路遥:分别的道路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以散文和诗歌闻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学应贴近民生,反对浮华的文风。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柳宗元贬谪到永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身处异乡,心中惆怅,思念亲故,常常引发他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绘,流露出作者深沉的感情。开头两句“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描绘了细小的鱼在水中游动的画面,以及作者因思念而感到的忧愁。这里的“纤鳞”与“弱羽”形成鲜明对比,细腻的鱼鳞象征着过去的美好,而脆弱的羽毛则暗示着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
后两句“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则将目光转向了岸边的古老码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尽的怀念和对亲友的思念。古堠的出现,勾起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别路遥”则强调了他与故乡之间的距离,增添了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每忆纤鳞游尺泽:每每回忆起那细小的鱼鳞在小水塘中游动,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翻愁弱羽上丹霄:想起脆弱的羽毛飞向高空,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无奈。
- 岸傍古堠应无数:岸边的古老码头应该有很多,暗示着过去的繁华与现状的对比。
- 次第行看别路遥:依次走去,望着那遥远的别路,强调了与故乡的距离感和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鳞与羽毛作为对比,体现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感慨。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柳宗元对于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生活的无奈,表达了一个被贬谪者心中的愁苦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纤鳞:象征着纯真与美好的过去。
- 弱羽:代表着脆弱与无助的未来。
- 古堠:象征着历史与记忆的沉淀。
- 远路:暗示着与故乡的距离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纤鳞”指代什么? A. 细小的鱼鳞
B. 大海中的波浪
C. 远方的山峦 -
“弱羽”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失落与无奈
C. 自豪 -
诗中提到的“古堠”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回忆与繁华
C. 现在的生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柳宗元的《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柳宗元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情感与忧愁,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来寄托思乡之情,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