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之英》
时间: 2025-01-04 11:17: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山之英
作者:崔敦礼 〔宋代〕
强敌骄兮晋多垒,
忽登山兮望廷尉。
风霾兮杀气昏,
突枪櫑兮乱钩陈。
予君麾兮从君鉞,
战陵西兮捍溪栅。
虹食垒兮火焚旗,
公之死兮去如归。
公有子兮愤争先,
勇没地兮羞戴天,
父死忠兮子忠孝,
令名扬兮日月照。
物有始兮岂无终,
得所归兮孰如公。
喜幸生兮畏义死,
语昵昵兮顾妻子。
草木尽兮粪土委,
闻高风兮汗流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场景,强敌骄横,晋国的营垒众多。我忽然登上山头,远望廷尉(指官员或指挥官)。风霾弥漫,杀气弥散,突如其来的枪矛交织,战场混乱不堪。我跟随君主的号令,手持兵器,奋战于西陵,守卫溪边的栅栏。敌人的营垒被火焚烧,旗帜也在燃烧中消失。公(指战死的将领)英勇无畏,死去时如同归家。公有子,愤怒中争先恐后,勇气如火,羞愧于天地。父亲忠诚,儿子也要忠孝,声名会在日月之间流传。万物都有开始,怎能没有结束,能得所归的又有谁能比得上公呢?我喜幸生存,却又惧怕义死,轻声细语中思念妻儿。草木凋零,化为尘土,听那高风怒吼,汗水流淌至脚趾。
注释
- 廷尉:古代官名,负责审理案件。
- 麾:指挥、号令。
- 櫑:古代兵器。
- 忠孝:忠于国家,孝顺父母。
- 草木尽兮:形容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敦礼,字子韬,号元白,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国家、家族的忠诚著称。其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英雄的颂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斗场景,表达了对国事的关注和对英勇将士的怀念,体现了士人对忠义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北山之英》是一首充满豪情的战争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场的紧张与壮烈。开头便以“强敌骄兮晋多垒”揭示了敌人的强大,而随即的“忽登山兮望廷尉”则暗示了诗人对局势的思考和对战斗的参与。整首诗通过对战斗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友的怀念。
诗中的情感层次丰富,从对战斗的描写到对将领的哀悼,再到对亲人的思念,层层递进。尤其是对公的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英雄的崇敬与对忠义精神的传承。最后,诗人感慨“物有始兮岂无终”,既是对战乱的思考,也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描绘敌军的威胁与战场的混乱,展示了战争的惨烈。
- 中间部分强调对公(将领)的忠诚与子孙的责任,体现家国情怀。
- 后四句承接“公之死”,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强调忠义与家庭的关系。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父死忠兮子忠孝”,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英雄的忠义与家庭的牵挂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家庭的深厚情感,传达了士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强敌:象征外敌入侵。
- 廷尉:代表权威与指挥。
- 草木尽:象征战乱后的荒凉与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廷尉”是什么官职?
- A. 将领
- B. 官员
- C. 农夫
-
“公之死兮去如归”中的“公”指的是哪个角色?
- A. 诗人
- B. 将领
- C. 诗人的父亲
-
诗中提到的“物有始兮岂无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 A. 生命的循环
- B. 战斗的结束
- C. 忍耐与等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北山之英》与王维的《送别》均表现了对英雄与故人的怀念,但《送别》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北山之英》则强调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崔敦礼诗文研究》
- 《中国古代战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