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第五尊师》
时间: 2025-01-01 19:46: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苕溪烟月久因循,
野鹤衣裘独茧纶。
只说泊船无定处,
不知携手是何人。
朱黄拣日囚尸鬼,
青白临时注脑神。
欲访先生问经诀,
世间难得不由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师长的敬仰。诗人漫步在苕溪边,烟雾弥漫,月色朦胧,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安逸。野外的鹤,身披衣裘,似乎在独自渔猎,象征着自由。泊船的地方没有固定之处,诗人却不知道与他同行的究竟是哪个人。诗中提到的“朱黄拣日”,暗指那些被困在世俗之中的人,而“青白临时”则是一种对神、灵的追求。诗人渴望拜访他的老师,询问关于人生和修行的深奥道理,但却发现世间的真理往往与个人的修为息息相关,难以得到。
注释
- 苕溪:指的是苕溪,位于今浙江省,因而被称为诗人隐逸的地方。
- 烟月:指的是烟雾弥漫的月夜,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意境。
- 衣裘:指的是野鹤披着的衣服,象征着高洁与清逸的生活。
- 朱黄:指的是红色和黄色,可能暗指世俗的繁华与欲望。
- 囚尸鬼:隐喻那些被世俗束缚的人,无法解脱。
- 青白:象征着理想与道德。
- 经诀:指的是经典和智慧的真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惟明,号青原,唐代诗人,原籍河南,后来生活在浙江。他以诗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隐逸的风气盛行。诗人通过描绘苕溪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诗歌鉴赏
《寄第五尊师》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惑时的迷茫与寻求。开头的“苕溪烟月”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世外桃源,令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宁静。接着,诗人以“野鹤衣裘”引入高洁的意象,象征那种不受世俗纷扰的自由生活。
在后面的四句中,诗人用“泊船无定处”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多变与不可预测。“不知携手是何人”更是引发了对伴侣与人生旅途的思考,诗人对同行者的身份感到疑惑,似乎在追问人生的意义与方向。
最后两句“欲访先生问经诀,世间难得不由身”,展现了诗人渴望向老师请教人生真谛的迫切心情。然而,面对世间的困难与个人的局限,诗人意识到,真正的智慧与理解,往往需要自身的修行才能获得。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苕溪烟月久因循:描述了苕溪的烟雾与月色,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野鹤衣裘独茧纶:描绘了高洁的野鹤,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只说泊船无定处: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迷茫,泊船没有固定的地方,隐喻人生的无常。
- 不知携手是何人:疑惑同行者的身份,暗示人生中伴侣的重要性。
- 朱黄拣日囚尸鬼:通过色彩的对比,暗指被困于世俗的人。
- 青白临时注脑神:象征着对理想与道德的追求。
- 欲访先生问经诀:渴望向老师请教人生哲理。
- 世间难得不由身:意识到真正的智慧需要自身的努力与修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朱黄拣日”与“青白临时”,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世俗与理想的冲突。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野鹤和烟月象征着隐逸与宁静的理想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成就的探讨。诗人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独白,表达了对自由、智慧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溪:象征隐逸的生活环境。
- 烟月:象征朦胧与宁静的心境。
- 野鹤:象征高洁与自由。
- 朱黄与青白:象征世俗与理想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苕溪”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浙江
B. 河南
C. 四川
D. 湖南 -
诗人希望向谁请教人生哲理? A. 朋友
B. 老师
C. 野鹤
D. 自己 -
“朱黄拣日囚尸鬼”中的“朱黄”象征什么? A. 自然
B. 世俗
C. 理想
D. 智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月下独酌》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对比罗隐的《寄第五尊师》和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罗隐更强调内心的追求与哲思,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邃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