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08 02:0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 杜安世 〔宋代〕
遍地残花庭院静,流莺对对相过。
万条风柳间婆娑。
樱桃初弄色,萱草自成窠。
早是芳菲时节晚,追游期会无多。
眉山敛翠近秋波。
日长初睡起,愁与病相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庭院,地上满是残花,流莺成对在枝头飞来飞去。微风拂动着柳条,像是在轻轻舞蹈。樱桃树的花朵刚刚绽放出色彩,萱草在角落里生长成了一个小窝。此时已经是芳菲的季节,但却感到时光匆匆,约定的游玩时间已经不多。眉山的翠色映衬在秋水旁,白天漫长,刚刚醒来,却感到愁苦与疾病交织在一起。
注释
- 遍地残花:遍布地面的花瓣,暗示春天的逝去与凋零。
- 流莺:流动的莺鸟,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欢快。
- 婆娑:形容柳条在风中轻轻摇曳的样子。
- 樱桃:樱桃树,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以象征母爱与安宁。
- 芳菲:指春天花开繁盛的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及的“樱桃”与“萱草”均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同时,诗中提到的“眉山”可能指的是四川的眉山,因其山水秀丽而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安世,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活动于当时的文化繁荣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花开花落之时,诗人可能在某个宁静的庭院中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和时光的流逝,因而产生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庭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依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遍地残花庭院静”便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仿佛春天的生机已经逐渐远去。流莺成双的描写不仅增添了活泼的气息,更反衬出庭院的寂静。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柳树与樱桃,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景,然而“早是芳菲时节晚”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的美好转瞬即逝。诗的最后两句“日长初睡起,愁与病相和”则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不仅描述了外在的景象,更流露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深思,展现了宋代诗人细腻的感情与独特的审美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遍地残花庭院静:地上满是凋零的花朵,庭院显得格外宁静。
- 流莺对对相过:成对的流莺在枝头飞翔,增添了一丝生机。
- 万条风柳间婆娑:风中柳条轻轻摇曳,似乎在翩翩起舞。
- 樱桃初弄色:樱桃花刚刚开始绽放,展现春天的美丽。
- 萱草自成窠:萱草在角落里安静生长,似乎自得其乐。
- 早是芳菲时节晚:这时已经是花开繁盛的季节,但却已接近尾声。
- 追游期会无多:与友人游玩的约定已经不多,时光匆匆。
- 眉山敛翠近秋波:眉山的青翠映衬在秋水旁,展现出静谧的画面。
- 日长初睡起,愁与病相和:白天漫长,刚刚醒来,却感到忧愁与病痛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描绘流莺和柳条的动作,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如“流莺对对相过”和“万条风柳间婆娑”。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唏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结束。
- 流莺: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乐趣。
- 风柳:象征着柔美与活泼的自然景象。
- 樱桃: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 萱草:象征着安宁与母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选择题
-
诗中“遍地残花”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春天的生机
- B. 春天的逝去
- C. 夏天的来临
-
诗中提到的“流莺”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树
填空题
-
诗中“樱桃初弄色”描绘了____的景象。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____与____。
答案
- B
- B
- 春天
- 愁苦,病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白居易的风格更为直白,情感更加外露。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杜安世及其作品的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探讨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