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张元干国录词二首
作者: 韩元吉
一第固已晚,九迁人共期。
功名虽有命,寿考独无时。
门士韬珪璧,诸郎袭礼诗。
他年振儒学,犹慰九原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元干的哀悼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即使在科举考试中获得了名次,人生的道路依旧曲折漫长,许多人都在默默期待着。虽然功名是天注定的,但长寿和健康却是不可预测的。门第高贵的士人都在珍惜自己的名声,而年轻的学子们则在继承前人的文学与礼仪。即使在未来能够振兴儒学,也只能稍稍安慰我心中对您离去的悲痛。
注释:
- 一第: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象征着成就与荣耀。
- 九迁:指的是多次升迁,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官场上的地位变化。
- 功名: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名声与地位。
- 寿考:指的是人的寿命,尤其是健康与长寿。
- 韬珪璧:形容门第高贵的人,常用来比喻高贵的家族。
- 诸郎:指的是年轻的学子,通常用来称呼有学问的年轻人。
- 九原:指的是坟墓,寓意死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生于宋理宗时期,主要以诗词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情感,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元干去世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悼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张元干是一位有名的士人,作者以此诗寄托了对其的追忆与哀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展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诗中前两句以“已晚”和“共期”对比,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尤其是对于功名与长寿的无常。诗人通过描绘士人的高贵与年轻人的追求,反映了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和传承的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张元干的怀念,又有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结尾处提到“他年振儒学”,展现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尽管有悲伤,但仍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第固已晚:指出名位的获得已经晚了,说明人生的机遇常常难以把握。
- 九迁人共期:暗示许多人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共同期盼。
- 功名虽有命:功名的获得与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
- 寿考独无时:长寿与健康却是不可预测的,强调无常性。
- 门士韬珪璧:高门大户的人们珍视自己的名声与地位。
- 诸郎袭礼诗:年轻学子承袭前人的文化与礼仪。
- 他年振儒学:对未来重振儒学的期望。
- 犹慰九原悲:即使有未来的希望,也无法抚平内心的悲痛。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九原”比喻死亡,增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对功名和长寿的思考,寄托了对文化传承与未来的期望,同时流露出对故人的怀念与哀伤。
意象分析:
- 功名:象征个人的成就与地位,反映了士人对名利的追求。
- 寿考: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韬珪璧:象征着高贵与荣耀的身份。
- 礼诗:代表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元吉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一第固已晚”中的“一第”指的是什么?
- A. 第一名
- B. 第一代
- C. 第一场
-
诗中提到的“九原”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死亡
- C. 文化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科后》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韩元吉的《挽张元干国录词二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但韩元吉更侧重于个人的哀悼与文化传承,而杜甫则更多表现了对国破家亡的悲痛。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选》
- 文章:
- “韩元吉及其诗歌研究”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