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卷千林夜雪晴,
九华山下月微明。
不须更觅唐昌蕊,
树树珑璁玉刻成。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雪在风中卷起,晴空下千树万林显得分外明亮;
九华山下,明月微微照耀着大地。
不必再去寻找唐昌的花蕊,
因为树上每一枝每一叶都像是用玉石雕刻而成。
注释:
- 风卷:风把雪卷起。
- 千林:数不胜数的树林。
- 夜雪晴:夜晚的雪天放晴。
- 九华山:著名的山脉,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著称。
- 唐昌蕊:唐昌花的花蕊,暗指美丽的花卉。
- 珑璁:形容树木的精致美丽,像雕刻的玉石。
典故解析:
- 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象征着宁静与美丽的自然景观。
- 唐昌蕊:唐昌是唐代的一个地名,以其美丽的花卉而闻名,诗中提及可见诗人对花卉的赞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以清新明快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宵节前后,诗人因旅行而宿于青阳旅舍,感受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描绘了雪后夜空的宁静与美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首句“风卷千林夜雪晴”,以动感的描写展示了风与雪的交融,突出了雪后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的“九华山下月微明”则引入了明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夜晚氛围。
第三句“不须更觅唐昌蕊”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暗示在这幅自然画卷中,无需寻找人工的花卉,树木本身就是最美的存在。最后一句“树树珑璁玉刻成”将树木比作玉石雕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美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体情感,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卷千林夜雪晴”:夜雪融化,风卷起了林间的雪,描绘出一种动态的美。
- “九华山下月微明”:月光照耀在九华山下,给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温暖。
- “不须更觅唐昌蕊”:不需要去寻找唐昌的花蕊,暗示自然本身的美丽。
- “树树珑璁玉刻成”:每一棵树都像是用玉石雕刻而成,强调了自然景物的精致与华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玉刻”,提升了自然景观的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观以生动的形象,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雪后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纯洁与静谧。
- 月:象征宁静与思考。
- 树:象征生命与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什么?
- A. 黄山
- B. 九华山
- C. 泰山
- D. 嵩山
-
“不须更觅唐昌蕊”中的“唐昌”指的是哪一类事物?
- A. 山
- B. 花
- C. 水
- D. 风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比作玉石?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韩元吉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但韩的诗更注重雪后夜景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强调山水之间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