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石亭探梅)》

时间: 2025-01-09 00:40:42

寻遍石亭春,黯黯暮山明灭。

竹外小溪深处,倚一枝寒月。

淡云疏雨苦无情,得折便须折。

醉帽风鬟归去,有余香愁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石亭探梅)
作者:陈克 〔宋代〕

寻遍石亭春,黯黯暮山明灭。
竹外小溪深处,倚一枝寒月。
淡云疏雨苦无情,得折便须折。
醉帽风鬟归去,有余香愁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寻梅之旅。诗人漫游至石亭,尽管周围的山色在黄昏时显得暗淡,但仍能看到美丽的景色。在竹林外的小溪深处,诗人倚靠在一枝寒梅之下,仰望着寒冷的月亮。淡淡的云和稀疏的雨让人感到无情,若是能够折下梅花,就应该及时采摘。醉意朦胧中,回家的路上,风吹动着诗人的帽子,撩起发鬟,留下一缕梅香,愁苦却又难以忘怀。

注释:

  • 寻遍:到处寻找。
  • 黯黯:昏暗、模糊。
  • 明灭:山色在黄昏时明亮与暗淡交替。
  • :靠着。
  • 寒月:冷清的月亮,象征孤独。
  • 淡云疏雨:轻薄的云和稀疏的雨,体现天气的无情。
  • 得折便须折:如果能够采折,就应该及时采折。
  • 醉帽风鬟:醉酒后帽子和头发被风吹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诗作往往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寻梅之际,春天的气息与梅花的凋零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梅花的珍惜,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好事近(石亭探梅)》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自然美感的词作。诗人在寻梅的过程中,既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先,诗人通过“寻遍石亭春,黯黯暮山明灭”这两句开篇,展现了外在环境的变化,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随着小溪的流动与竹林的深邃,诗人倚靠在寒梅的枝头,仰望月亮,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寄托。

接下来,“淡云疏雨苦无情”则是对自然的感慨,诗人感受到天气的无情,仿佛在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最后两句“醉帽风鬟归去,有余香愁绝”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醉意与风的交织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情绪,更让人感受到梅花的香气在心中久久回荡,愁苦而又难以忘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寂寞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梅花的香气中,感悟到生活的无常与珍贵,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寻遍石亭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追寻,石亭象征着一个美好的地方。
    2. “黯黯暮山明灭”:描绘了黄昏时,山景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3. “竹外小溪深处,倚一枝寒月”:在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找到了一种依靠,象征着孤独。
    4. “淡云疏雨苦无情”: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相互映照,显得无情。
    5. “得折便须折”:强调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及时采摘。
    6. “醉帽风鬟归去,有余香愁绝”:醉意中的回家路,留下了对梅花的深刻记忆。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梅花比作美好但短暂的事物,传达生命的脆弱。
    2. 拟人:淡云与疏雨被赋予“无情”的特性,增强情感的深度。
    3.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和谐,增强了音乐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同时也代表着孤独与哀愁。
  • 月亮:象征着冷清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
  • 小溪: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 淡云疏雨:象征着自然的变幻无常,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得折便须折”的意思是什么?

    • A. 若能折下梅花,应该及时采摘
    • B. 不要折梅花
    • C. 梅花已经凋谢
    • D. 只有等到春天才能折梅花
  2. 诗中“醉帽风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清醒
    • B. 醉意朦胧
    • C. 兴奋
    •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
  2.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陈克:两位诗人在作品中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情感,但李清照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陈克则在自然意象中融入了对生活的哲思。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陈克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