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翠圆枝)》

时间: 2024-09-19 20:45:24

一涧水南山,腊尽春生梅雪。

行过小桥深处,带疏钟横月。

征衫闲着指东吴,休怕与人别。

吟到翠圆枝上,是归来时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翠圆枝)
一涧水南山,腊尽春生梅雪。
行过小桥深处,带疏钟横月。
征衫闲着指东吴,休怕与人别。
吟到翠圆枝上,是归来时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南山一条小溪的景象,随着腊月的结束,春天的梅花和雪花开始绽放。走过小桥,进入深处,远处传来的钟声与横挂的明月交相辉映。身穿征衣的我,随意地指向东吴,别人的离去也无所畏惧。当我吟唱到翠绿的圆枝时,正是我归来的时节。

注释:

  • :小溪,山间流动的水。
  • 腊尽:腊月结束,指冬天的尾声。
  • 梅雪:梅花与雪,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疏钟:隐约的钟声。
  • 横月:指明月挂在天边。
  • 征衫:出征的衣服,指游子或旅人的衣服。
  • 翠圆枝:意指绿色的圆形枝叶,可能暗指梅树或其他春天的植物。

典故解析:

  • 东吴:指古代吴国,位于长江下游,因其繁华而著名,常被文人提及。
  • 归来时节:归来象征着团圆、回归故乡,符合春天生机勃勃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淲,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绘南山的春色与景象,表达了对归乡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开篇“一涧水南山”,简洁而清晰地描绘出场景,水与山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腊尽春生的意象,不仅表现了季节的交替,也隐含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小桥深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在“带疏钟横月”中,钟声与明月的结合,使人感到一丝孤独与思乡之情。最后,诗人以“吟到翠圆枝上”结束,给人以归来的温暖感,象征着在经历了孤独与游离后,终于找到了归属与宁静。这首词的整体情感流畅自然,情景交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涧水南山:开篇即设定了自然的场景,水流动的清澈和山的高耸形成鲜明的对比。
  2. 腊尽春生梅雪:描述了季节变换,腊月结束,春天的梅花和雪花交相辉映,象征着新的开始。
  3. 行过小桥深处:小桥在此不仅是景物,也是通往内心深处的象征,暗示着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4. 带疏钟横月:钟声与明月的结合,创造了一种宁静而空灵的氛围,带给人思考与怀念。
  5. 征衫闲着指东吴:表达诗人的悠然自得,东吴的提及则增添了文化的深度。
  6. 休怕与人别:无所畏惧地面对离别,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
  7. 吟到翠圆枝上,是归来时节:归来象征着结束与新的开始,暗含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梅雪比作新生,象征着希望。
  • 对仗:如“腊尽春生”、“疏钟横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钟声与月亮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归乡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 梅花:代表春天的到来与希望。
  • 钟声:隐喻思乡或孤独的情感。
  • 明月:象征思念与团圆的情感。
  • 翠圆枝:象征着生机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方
    B. 西方
    C. 南方

  2. “腊尽春生梅雪”中的“腊”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结束? A. 秋季
    B. 冬季
    C. 春季

  3. 诗人对“与人别”持什么态度? A. 害怕
    B. 无所谓
    C. 快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在主题上,韩淲的《好事近》与柳永的《雨霖铃》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与对自然的热爱,但柳永更加强调离别时的感伤,而韩淲则表达了归来的欢愉与宁静,显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韩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