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北山》

时间: 2025-01-08 23:56:21

雨湿一山云,洞里乱松烟落。

不辨仙源何处,但飞花千壑。

闲禽三两隔峰啼,来去自知乐。

行到碧苔深处,有幽人惊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北山
雨湿一山云,洞里乱松烟落。
不辨仙源何处,但飞花千壑。
闲禽三两隔峰啼,来去自知乐。
行到碧苔深处,有幽人惊觉。

白话文翻译:

雨水浸润了整座山,云雾飘渺,洞中松树间烟雾弥漫。
不知道仙境的源头在哪里,只看到成千上万的花瓣在山谷间飞舞。
几只闲散的鸟儿在山峰间啼叫,来去自如,享受着自己的乐趣。
当我走到碧绿的苔藓深处时,竟然惊醒了一位隐士。

注释:

  • 雨湿:指山上因下雨而湿润。
  • 洞里:指山洞之内。
  • 乱松烟落:松树间烟雾缭绕,看似混乱。
  • 不辨:无法辨认。
  • 仙源: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飞花千壑:指花瓣在山谷间飞舞,形态各异。
  • 闲禽:指悠闲的鸟儿。
  • 隔峰啼:在山峰之间叫唤。
  • 幽人:隐居的人。
  • 惊觉:突然醒悟或被惊醒。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仙源”可能指代道教或佛教中的仙境,通常是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在古代文学中,隐士常常被描绘为超脱于世俗,追求精神生活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圻,字廷君,清代诗人,以其秀丽的山水诗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融入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雨后山间的宁静景象。首句“雨湿一山云”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湿润而清新的环境,紧接着的“洞里乱松烟落”,则通过“烟落”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是烟雾缭绕的仙境。诗人通过对“仙源”的探寻,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飞花千壑”,不仅描绘了春天百花齐放的生动场面,还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流逝。接下来的“闲禽三两隔峰啼”则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鸟儿的悠闲歌唱与山间的寂静形成和谐的对比,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最后一两句“行到碧苔深处,有幽人惊觉”将诗意推向高潮。隐士的惊觉象征着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体悟,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哲学,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湿一山云”:山因雨水而湿润,云雾弥漫,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洞里乱松烟落”:山洞中松树间的烟雾缭绕,形成一种神秘感。
    • “不辨仙源何处”:无从分辨仙境的来源,使人感到迷茫而向往。
    • “但飞花千壑”:山谷间飞舞的花瓣,象征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闲禽三两隔峰啼”:几只悠闲的鸟儿在山间啼叫,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来去自知乐”:鸟儿自得其乐,强调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行到碧苔深处”:走到深处的碧绿苔藓,象征深入自然的体验。
    • “有幽人惊觉”:隐士被惊醒,暗示对自然的觉悟与反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仙源”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鸟儿的“来去自知乐”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闲禽三两隔峰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洗净尘埃,带来新生。
  • :代表朦胧与神秘,营造梦幻般的氛围。
  • :象征坚韧与长寿,常与隐士生活联系在一起。
  • 飞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 幽人:隐士的意象,代表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湿一山云”的意思是什么? A. 山上有云
    B. 山因雨水湿润,云雾弥漫
    C. 山下有雨

  2. “闲禽三两隔峰啼”中的“闲禽”指的是什么? A. 忙碌的鸟儿
    B. 悠闲的鸟儿
    C. 飞翔的鸟儿

  3. 这首诗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的优美与恬静。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对比

  • 对比杨圻的《好事近 北山》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杨圻则在描绘景色的同时注入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人全集》
  2. 《山水诗的美学研究》
  3.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