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同韩子东饮汪德召新楼)》

时间: 2025-01-04 08:31:20

风露晚珊珊。

洛下湘中接佩环。

急把一杯相劳苦,云端。

只恐冰肌亦自寒。

二客共阑干。

潋潋鲸波吸未干。

待得月华移十丈,乘欢。

更上层楼极处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同韩子东饮汪德召新楼)
作者:赵彦端 〔宋代〕

风露晚珊珊。
洛下湘中接佩环。
急把一杯相劳苦,
云端。
只恐冰肌亦自寒。
二客共阑干。
潋潋鲸波吸未干。
待得月华移十丈,
乘欢。
更上层楼极处看。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风露轻轻滴落,
在洛水之下,湘水之中,接连着佩环。
赶紧举杯共饮,别再辛苦,
在云端。
只怕那冰冷的肌肤也会觉得寒冷。
两位客人在栏杆边,
波光粼粼的水面尚未干涸。
等到月光移至十丈之外,
再尽情欢笑。
不妨更上一层楼,极目远望。

注释

  • 珊珊:形容轻柔的样子,常用来描述风露的细微。
  • 佩环:指佩戴的装饰物,这里可理解为与友人间的亲密关系。
  • 劳苦:指辛苦、劳累,诗中是对友人的劝慰。
  • 冰肌:形容人的肌肤冷洁,如冰般清冷。
  • 潋潋:形容水波摇曳的样子,传达出湖面的美丽与动感。
  • 鲸波:比喻水波的广大,增强了水面广阔的感觉。

典故解析

  • “云端”:古时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境地或境界,象征着高尚的情操。
  • “月华”:指月光,古人常在月夜饮酒作诗,月光成为一种浪漫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的画面。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与友人相聚时所作,表现了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正值晚秋时节,诗人在微风拂面、月光洒落的夜晚,感慨人生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南乡子》以其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初以“风露晚珊珊”引入,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晚秋景象,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提到“洛下湘中接佩环”,将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相知相交的深厚情感。

诗人通过“急把一杯相劳苦,云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珍惜,暗示即便生活再辛苦,也要共享这份快乐。后面“只恐冰肌亦自寒”,则显露出对友人健康的担忧,体现出诗人心中对友谊的珍视。两位客人共聚于栏杆旁,水面波光粼粼,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氛围。

最后两句“待得月华移十丈,乘欢。更上层楼极处看”,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露晚珊珊:描绘晚上的微风和露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2. 洛下湘中接佩环:通过地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明亲密的关系。
  3. 急把一杯相劳苦,云端: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劝慰对方放下劳苦,共同享受这份美好。
  4. 只恐冰肌亦自寒:流露出对友人健康的担忧,情感更加深厚。
  5. 二客共阑干:展现友人间的互动与交流,共享美好时光。
  6. 潋潋鲸波吸未干:形象地描绘出水面的美丽,增加环境的美感。
  7. 待得月华移十丈:期待未来的美好时光,增加了诗的深度。
  8. 乘欢。更上层楼极处看: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肌”形象地描绘出人肌肤的冷洁,增加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水波“吸未干”生动形象,传达出自然的灵动。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以及在自然美景中享受人生的闲适情怀。

意象分析

  • 风露:象征着清新的自然,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佩环: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鲸波:象征着广阔的胸怀和无限的可能。
  • 月华: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浪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露晚珊珊”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早晨的阳光
    B. 晚上的清新
    C. 中午的炎热
    答案:B

  2. “急把一杯相劳苦”中,“相劳苦”指的是什么? A. 忘却烦恼
    B. 分享生活的辛苦
    C. 享受快乐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洛下湘中”是指哪里的水域? A. 长江
    B. 黄河
    C. 洛水与湘水
    答案:C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
  • 《诗词鉴赏与解析》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南乡子》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互动测试巩固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