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送淮东黎漕趋朝二首》

时间: 2025-01-19 21:37:15

帘卷红楼拍手看,星轺迅步上鵷鸾。

皇华节下留佳政,玉笋班中作好官。

卿相致身时则易,忠贤得路古来难。

端门待漏东风峭,尚忆屯边铁甲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甲辰送淮东黎漕趋朝二首
李曾伯

帘卷红楼拍手看,
星轺迅步上鵷鸾。
皇华节下留佳政,
玉笋班中作好官。
卿相致身时则易,
忠贤得路古来难。
端门待漏东风峭,
尚忆屯边铁甲寒。

白话文翻译:

将帘子卷起,在红楼中拍手观看,
星车迅速地驶向高空的鸾鸟。
在皇华节下留下了美好的政绩,
在玉笋班中做着好官。
当年卿相的职位容易得,
但忠诚与贤能的道路古往今来都难。
在端门等候,听着东风的寒意,
仍然记得屯边时的铁甲冰寒。

注释:

  • 帘卷红楼:卷起帘子,红色的楼阁,象征着繁华的场所。
  • 星轺:星光闪烁的车子,指代皇帝的车驾。
  • 鵷鸾: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与美好。
  • 皇华节:指皇帝举办的盛大节日。
  • 玉笋班:指官员的班次,意为优秀的官员。
  • 卿相:指大臣,尤其是宰相。
  • 忠贤得路:忠诚和贤能的人能得到重用。
  • 端门:皇宫的门,等待时机。
  • 屯边:指在边防驻守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卿相致身时则易:历史上,卿相的地位有时容易获得,但忠诚和才能的官员却难以被重用,体现了对政治的无奈与感慨。
  • 铁甲寒:暗指战士在边疆的艰苦环境,表达对战士的同情与敬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诗名流传,擅长描绘风景和抒发情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赴淮东任职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朝政的关注和对忠贤难得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生动地描绘了繁华的场景,帘卷红楼,拍手观赏,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象征着成功与喜悦。接下来通过“星轺迅步”和“皇华节”引出对官场的期待,意味着诗人对友人仕途的美好祝愿。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转向对政治的思考,提出“卿相致身时则易,忠贤得路古来难”,这两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无奈与失望,忠诚和贤能的人却往往难以被重用,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的深切关怀与悲悯。

最后,诗人在“端门待漏东风峭”中表现了等待的情绪,并回忆起屯边的艰辛,暗示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对政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帘卷红楼拍手看:诗人通过卷起帘子,象征着打开视野,拍手观看,描绘出红楼的繁华与热闹。
  2. 星轺迅步上鵷鸾:用“星轺”形容皇车,暗示着快速的升迁与高贵的地位。
  3. 皇华节下留佳政:在盛大的节日中,期望友人能够施展才华,留下美好的政绩。
  4. 玉笋班中作好官:在优秀的官员之中,友人能够成为一位好官,展现出作者的期许。
  5. 卿相致身时则易:对当权者的地位容易获得的感慨,暗示政治的复杂。
  6. 忠贤得路古来难:忠诚与贤能的人难以获得重用,反映了对社会的失望。
  7. 端门待漏东风峭:在皇宫门前等待,感受到东风的寒意,象征着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
  8. 尚忆屯边铁甲寒:回忆起边疆的艰苦,表达了对战士的敬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卿相致身时则易,忠贤得路古来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对比的力量。
  • 意象:如“红楼”、“鵷鸾”等意象,传达出繁华与希望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同时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忠诚、贤能的赞美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最终又回归到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楼:象征繁华与成功。
  • 鵷鸾:象征高贵与美好。
  • 皇华节:象征权力的象征。
  • 铁甲:象征战士的艰辛与勇敢。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卿相致身时则易”指的是什么?

    • A. 当官容易
    • B. 忠诚难得
    • C. 忠诚与贤能难以被重用
  2. 诗人通过“红楼”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贫穷
    • B. 繁华
    • C. 安静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曾伯杜甫:两位诗人都对社会有深刻的思考,但李曾伯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政治现实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关注国事与民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