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时可景灵宫即事及暂归南湖二诗》

时间: 2025-01-19 14:45:54

南湖风月想经行,隐兴常多薄宦情。

辇毂只今烦佐治,僮奴休复事欢迎。

人如仲举舆增重,客为相如座尽倾。

咫尺不妨时问道,病余已觉此身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湖风月想经行,隐兴常多薄宦情。 辇毂只今烦佐治,僮奴休复事欢迎。 人如仲举舆增重,客为相如座尽倾。 咫尺不妨时问道,病余已觉此身轻。

白话文翻译:

南湖的风月景色常常让我向往,隐居的兴致常常因为微薄的官职情感而减少。 现在在皇宫中协助治理事务感到烦恼,仆人们也不再需要迎接我。 人们像仲举一样增加了我的负担,客人们因为相如而对我倾慕。 即使距离很近,也不妨时常请教问题,病后我感到自己的身体轻松了许多。

注释:

  • 南湖:指作者向往的隐居之地。
  • 风月:指自然景色和闲适的生活。
  • 隐兴:隐居的兴致。
  • 薄宦情:对微薄官职的情感。
  • 辇毂:指皇宫。
  • 佐治:协助治理事务。
  • 僮奴:仆人。
  • 仲举:指东汉时期的仲长统,因其直言敢谏而闻名。
  • 相如:指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因其文学才华而闻名。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问道:请教问题。
  • 病余:病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从诗中可以看出,他曾担任官职,但对隐居生活有深厚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官场与隐居之间的矛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澹和张时可的唱和之作,张时可原诗内容不详。何澹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南湖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身体康复后的轻松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南湖风月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诗中“南湖风月想经行”一句,直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而“隐兴常多薄宦情”则透露出对官职的无奈和不满。后文通过对比官场与隐居的不同体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最后两句“咫尺不妨时问道,病余已觉此身轻”,则表达了作者病后身体和心灵的轻松,以及对知识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湖风月想经行”:作者向往南湖的自然景色和闲适生活。
  2. “隐兴常多薄宦情”:隐居的兴致常常被微薄的官职情感所干扰。
  3. “辇毂只今烦佐治”:在皇宫中协助治理事务感到烦恼。
  4. “僮奴休复事欢迎”:仆人们不再需要迎接我,暗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5. “人如仲举舆增重”:人们像仲举一样增加了我的负担,暗指官场的压力。
  6. “客为相如座尽倾”:客人们因为相如而对我倾慕,表达了对文学才华的向往。
  7. “咫尺不妨时问道”:即使距离很近,也不妨时常请教问题,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
  8. “病余已觉此身轻”:病后我感到自己的身体轻松了许多,表达了身体康复后的轻松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人如仲举舆增重”,将官场的压力比喻为仲举的负担。
  • 对仗:“南湖风月想经行,隐兴常多薄宦情”,前后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通过对比南湖的隐居生活和皇宫的官场生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追求。

意象分析:

  • 南湖:象征隐居的理想之地。
  • 风月:象征自然景色和闲适的生活。
  • 辇毂:象征皇宫和官场生活。
  • 仲举:象征官场的压力和负担。
  • 相如:象征文学才华和倾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湖风月想经行”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隐居生活 C. 旅行生活
  2. “隐兴常多薄宦情”中的“薄宦情”指的是什么? A. 深厚的官职情感 B. 微薄的官职情感 C. 对官职的厌恶
  3. “辇毂只今烦佐治”中的“辇毂”指的是什么? A. 皇宫 B. 隐居之地 C. 旅行
  4. “病余已觉此身轻”表达了作者什么感受? A. 病后的沉重 B. 病后的轻松 C. 病后的迷茫

答案: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表达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何澹的这首诗与苏轼的《赤壁赋》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何澹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矛盾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澹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何澹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