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湘潭夜泊》
时间: 2025-01-06 10:49:58意思解释
贺新凉 湘潭夜泊
原文展示:
菱镜秋如许。笔床移疏帘垂下,落英无语。见说刀镮如宿约,待结同心双苣。怕醉里乡书难据。看拥孤眠屏山上,画平沙只雁潇湘雨。从此路,问君去。分明江畔维舟处。又模糊千重云水,淡烟浓树。今夜客衾应觉冷。睡鸭红绵亲炷。料也忆玫砧霜杵。待倩西风将消息,一声声吹送芦花渚。君不寐,试听取。
白话文翻译:
菱形的镜子在秋天似乎变得清冷。书桌上的笔架移开了,稀疏的帘子垂下,落下的花瓣无声无息。我听说你的刀镰像是我们曾经的约定,等待着携手共度美好时光。怕是在醉意中,乡音的书信难以捉摸。看那孤独的身影在屏山上沉睡,画中平沙上只有潇湘的雁雨。此后这条路,问你将往何处。分明是在江边的停船之地,又朦胧了千重云水,烟雾弥漫的浓树。今夜的客枕应当觉得寒冷。睡觉的鸭子在红色的绵被上亲昵地蜷缩。想必你也会思念那梅花锤声的清脆。期待西风带来你的消息,轻声地将它送到芦花的水边。你不眠,听听吧。
注释:
- 菱镜:指菱形的镜子,象征秋天的清冷。
- 刀镯:古时的工具,象征劳动和约定。
- 同心双苣:比喻情感契合。
- 乡书:家乡的书信。
- 屏山:指屏风般的山景,营造孤独的氛围。
- 芦花渚:芦苇荡的水边,渚指水边的小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1623年-1692年),字子昶,号梦阮,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于湘潭夜泊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切,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贺新凉 湘潭夜泊》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开篇以“菱镜秋如许”引入,给人一种清冷的秋意,随之提及的“落英无语”更是增添了一层孤寂。诗中提到的“刀镯”与“同心双苣”,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暗含着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孤眠屏山、画平沙只雁潇湘雨等,营造出一种恬淡而又愁绪的氛围。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对西风的期待,渴望着从友人那里得到一份消息,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菱镜秋如许:以菱形镜子象征秋天的清冷。
- 笔床移疏帘垂下:书桌的移动和帘子的垂下暗示着孤寂。
- 落英无语:花瓣飘落,没有声音,反映出一种沉默的凄美。
- 刀镮如宿约:提到劳动的工具,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约定。
- 怕醉里乡书难据:醉意中难以把握的乡音,表现思乡之情。
- 看拥孤眠屏山上:孤独的身影在山上沉睡,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画平沙只雁潇湘雨:描绘自然景象,感受秋雨的凄凉。
- 从此路,问君去:对友人的询问,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 分明江畔维舟处:清晰的描绘出停舟之地,增添了现实感。
- 又模糊千重云水,淡烟浓树:表达了水墨般的朦胧美。
- 今夜客衾应觉冷:客人感受到夜的寒冷,暗示孤独。
- 睡鸭红绵亲炷:描绘宁静的夜晚,睡鸭的温暖。
- 料也忆玫砧霜杵:暗示对故乡的思念,玫砧和霜杵都是乡愁的象征。
- 待倩西风将消息:期待西风传递消息,渴望联系。
- 君不寐,试听取:结束时对友人的呼唤,表达关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镜子比作秋天的象征,表现出清冷的氛围。
- 拟人:落英无语,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关切,反映了作者在孤独旅途中的情感波动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镜:象征秋天的清冷与孤独。
- 刀镯:象征着约定和人际关系。
- 芦花渚:代表着思念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菱镜”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清冷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B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哪些意象? A. 自然景物
B. 乡音书信
C. 以上皆是
答案:C -
“今夜客衾应觉冷”中“客衾”指的是什么? A. 客人的被褥
B. 家里的床
C. 朋友的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的作品,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秋夕》:杜甫的诗作,描写秋夜的情景。
诗词对比:
- 顾贞观的《贺新凉 湘潭夜泊》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浓烈,而顾贞观的诗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境营造出一种清冷的孤寂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