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了上人抄化》

时间: 2025-01-14 12:17:59

破衲卷秋云,入山深更深。

近闻营梵刹,应不累禅心。

寒瀑泻苍壁,晚花生古林。

遥思明月夜,谁听颖师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衲卷秋云,入山深更深。近闻营梵刹,应不累禅心。寒瀑泻苍壁,晚花生古林。遥思明月夜,谁听颖师琴。

白话文翻译

破旧的袈裟卷起秋天的云彩,走入深山更加深入。听说那里有修建的梵刹,想必不会打扰我的禅心。寒冷的瀑布从青色的山壁倾泻而下,傍晚时分的花朵盛开在古老的树林中。遥想明月之夜,谁来聆听颖师的琴声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破衲:指破旧的僧袍。
  2. :这里指卷起或卷动。
  3. 梵刹:指佛教寺庙。
  4. 禅心:指修行者的内心宁静与专注。
  5. 寒瀑:指寒冷的瀑布。
  6. 苍壁:指青翠的山壁。
  7. 晚花:指傍晚开放的花朵。
  8. 古林:指古老的树林。
  9. 遥思:远远地思念。
  10. 颖师琴:指颖师(指某位高僧或琴艺高超的人)的琴声。

典故解析

  1. 颖师: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位善于琴艺的高僧,强调佛教文化中音乐的意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擅长诗文,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哲理思考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内涵深刻。

创作背景: 《赠了上人抄化》创作于黄庚的隐居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和禅意,表达对高僧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关注和推崇。

诗歌鉴赏

《赠了上人抄化》是一首描写自然与哲理相结合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深山幽静的禅意。开篇“破衲卷秋云”,运用意象传达出一种随性与自在,既有对身外之物的淡泊,也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接着“入山深更深”,进一步加深了对自然的探索,展现出一种对内心深处的寻求。

“近闻营梵刹,应不累禅心”一联,表达了对高僧修行环境的向往,暗示着修行不远,但仍保持内心的宁静。后两联“寒瀑泻苍壁,晚花生古林”则通过自然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幽静和谐的氛围,仿佛是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最后“遥思明月夜,谁听颖师琴”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深远的夜空,思考着琴声与心灵的共鸣,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破衲卷秋云:破旧的僧袍随风卷起,象征了诗人的飘逸与洒脱。
  2. 入山深更深:深入山中,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的不断探寻。
  3. 近闻营梵刹:听闻附近有佛寺,暗示与高僧的距离虽近,但心灵不受干扰。
  4. 应不累禅心:推测这样的地方不会打扰到自己的修行情绪。
  5. 寒瀑泻苍壁:描绘寒冷的瀑布从青壁倾泻而下,营造出清冷的自然景观。
  6. 晚花生古林:傍晚时分的花在古老的树林中绽放,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美丽。
  7. 遥思明月夜:远远思念明月之夜,情感上有些孤独。
  8. 谁听颖师琴:感慨琴声的传递与倾听者的稀少,增添了诗的意境与哲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宁静比作自然环境中的静谧。
  • 拟人:晚花“生”于古林,赋予花朵生命感。
  • 对仗:如“寒瀑泻苍壁,晚花生古林”,结构对称,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修行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禅宗的哲理与美感,反映了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破衲:象征简朴与随性。
  2. 秋云:代表变化与时节的流转。
  3. 寒瀑:象征清冷与宁静。
  4. 晚花:代表生命与美的延续。
  5. 古林:象征着悠久的历史与沉静的氛围。
  6.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破衲”指什么? A. 新衣
    B. 旧袈裟
    C. 普通衣物
    D. 武士盔甲

  2. 诗中提到的“寒瀑”从何处倾泻而下? A. 蓝天
    B. 青色的山壁
    C. 河流
    D. 城市

  3.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山中问答》:同样描绘了山中景色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亮抒发思乡之情,和黄庚的《赠了上人抄化》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意境与氛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提供古典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技巧。
  • 《黄庚诗集》:收录黄庚的主要作品及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