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重轮行》

时间: 2025-01-17 09:32:14

三辰垂光。

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

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

圣覩万年。

明闇相绝。

何可胜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重轮行
三辰垂光,照临四海。
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
愚见目前,圣覩万年。
明闇相绝,何可胜言。

白话文翻译

月亮的光辉如同三颗星辰般洒落,普照四海。
那光辉是多么灿烂、辉煌,延绵不绝,与天地共存久长。
我这个愚者只能看到眼前的景象,而圣人则能看到万年的未来。
明与暗的界限如此分明,言语又怎能表达得尽呢?

注释

  • 三辰:指月亮和星辰,象征明亮的光辉。
  • 垂光:光辉降临,普照的意思。
  • 焕哉:形容光辉的灿烂。
  •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绵延不绝。
  • 愚见:愚钝之人所见,指目光短浅。
  • 圣覩:圣人所见,指高瞻远瞩。
  • 明闇:光明与黑暗,指事物的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开国皇帝曹魏的第一任皇帝,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风多以豪放、清丽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魏晋时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与探索,体现了曹丕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有对自身局限的自省。

诗歌鉴赏

《月重轮行》是曹丕在对月亮的描写中,表现出他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光辉”象征着智慧与真理,普照四海则表达了这种智慧的广泛影响。诗人通过对比愚者与圣人的视野,揭示了人类对未知的渴望与探索。愚者只能看见眼前,而圣人则能洞察未来,这一对比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局限,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诗中使用的“明与暗”对立,表现出人对现实与理想、短暂与永恒之间的挣扎。最后一句“何可胜言”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深思,诗人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在语言的局限下显得无比渺小。这种深邃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简约中透出丰富的内涵,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辰垂光,照临四海:描绘月光如星辰般洒落,象征光明普照四方。
  • 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赞美月光的灿烂与长久,体现了对时间和宇宙的感慨。
  • 愚见目前,圣覩万年:对比愚者与圣人的视野,表达个人局限与智慧的追求。
  • 明闇相绝,何可胜言:强调光明与黑暗的对立,表达对真理与智慧的无奈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星辰,增强了光辉的意象。
  • 对仗:如“明闇相绝”,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排比:如“愚见目前,圣覩万年”,突显出对比的强烈。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光明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局限性的哲学反思,表达了对宇宙与时间的敬畏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智慧、清明的视野。
  • 光辉:象征知识与真理的明亮。
  • 明与暗:象征理想与现实、智慧与愚蠢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辰垂光”中的“三辰”指的是: A. 三颗星星
    B. 三个明亮的天体
    C. 三种光辉
    D. 三个时辰

  2. “愚见目前,圣覩万年”表达了什么样的对比? A. 愚者与智者的视野差异
    B. 过去与未来的对比
    C. 人生的苦与乐
    D. 光明与黑暗的交错

  3. 诗中提到的“明闇相绝”意指: A. 光明与黑暗的结合
    B. 明亮与阴暗的分隔
    C.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D. 生命与死亡的界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借月光抒发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曹丕与李白的月亮描写。曹丕重在宇宙与智慧的思考,李白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孤独的抒发。两者在意象上虽相似,但情感基调却大相径庭。

参考资料

  • 《魏晋南北朝诗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曹丕传》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月重轮行》这首诗的深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