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栖霞寺塔
作者: 蒋涣 〔唐代〕
三休寻磴道,
九折步云霓。
瀍涧临江北,
郊原极海西。
沙平瓜步出,
树远绿杨低。
南指晴天外,
青峰是会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栖霞寺塔的过程与所见景象。三次休息后终于找到了通往塔的路径,沿着蜿蜒的山道走上去。面前是瀍涧,坐落在江的北岸,远处的郊野一直延伸到海的西边。沙滩平坦,瓜农的足迹清晰可见,远处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低矮。向南指望晴朗的天空,那青翠的山峰就是会稽山。
注释:
- 磴道:山间小路。
- 九折:形容山路曲折。
- 瀍涧:指瀍河的涧流。
- 郊原:指郊外的原野。
- 瓜步:指瓜农走过的地方。
- 低:这里指树木的高度低矮。
- 会稽:地名,位于今浙江绍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涣,唐代诗人,生于唐玄宗时期,文学才华出众,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自然景观,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登高望远的快感。栖霞寺塔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诗人在此登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登栖霞寺塔》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的山水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登塔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起初,诗人通过“休寻磴道”表现出登山的艰辛,但随之而来的是蜿蜒曲折的美丽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提到的“瀍涧”和“郊原”展示了沿途的秀美风光,给人一种开阔、悠远的感觉,仿佛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最后一句“青峰是会稽”不仅点明了地理位置,更隐含了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增加了诗的深度与厚度。整首诗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高雅情趣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休寻磴道:三次休息后寻找山间小道,暗示登山之艰辛。
- 九折步云霓:曲折的山路象征着艰难的攀登过程,云霓则增添了梦幻的感觉。
- 瀍涧临江北:描绘了山的北面有瀍河流过,增加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
- 郊原极海西:郊外的原野延伸到海的西边,展现了辽阔的视野。
- 沙平瓜步出:沙滩平坦,瓜农的足迹清晰,体现了人们的劳动与自然的和谐。
- 树远绿杨低:远处的树木低矮,表现了夏日的宁静与清新。
- 南指晴天外:向南指向晴朗的天空,表达了向往与希望。
- 青峰是会稽:最后一句点出地理位置,传递了文化与历史的厚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霓”比喻山路的曲折美丽。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瀍涧”、“青峰”等,构建了生动的自然场景。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登高望远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磴道:象征艰难的旅程。
- 云霓:代表美丽的自然景象。
- 瀍涧:与水相关,象征生命与流动。
- 青峰:象征高远、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折”是形容什么?
- A. 山路曲折
- B. 人生的坎坷
- C. 旅行的疲惫
-
诗人最后提到的“青峰”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会稽山
- B. 黄山
- C. 泰山
-
“三休寻磴道”中的“磴道”指的是什么?
- A. 平坦的道路
- B. 山间小路
- C. 河岸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描绘登高的意境,但更强调壮阔的视野与豪情。
- 《望岳》:表现对山岳的崇拜与自然的敬畏,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山水诗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