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中望岱岳
施闰章 〔清代〕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碧蓝的大海在烟雾中消失殆尽,晴朗的峰峦上只剩下半残的雪。
冰冷的泉水悬挂在众多的山谷之中,云雾缭绕的道路蜿蜒曲折。
影子映在齐燕的白色身影上,光芒连接着寒冷的天地。
高耸的秦碑凌驾于绝壁之上,手杖支撑着的我又有谁来欣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海:碧蓝的海洋。
- 烟归尽:烟雾消散。
- 晴峰:晴朗的峰峦。
- 残:残留,残缺。
- 冰泉:冰冷的泉水。
- 悬:悬挂。
- 众壑:众多的山谷。
- 郁:郁郁葱葱,形容云雾笼罩的样子。
- 影落:影子投射。
- 齐燕白:白色的燕子。
- 秦碑:指古代秦朝的碑刻,象征历史的沧桑。
典故解析:
“秦碑”暗指秦朝的文化遗迹,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不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闰章,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雪天,诗人可能在旅途中或于某处静坐,面对岱岳的壮观景象,感受到自然的宏伟与历史的沉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中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岱岳的壮丽与冰雪的冷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孤寂。开头两句描绘了海与天的交融,给人以广阔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冰泉与云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缥缈的意境,仿佛带领读者走入一个神秘的仙境。
后两句则转向历史的沉思,秦碑的存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而“杖策好谁看”的疑问则体现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似乎在问,谁会停下脚步来欣赏这伟大的景观和历史的沧桑呢?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孤独与对美的向往。这种内外结合,让诗歌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海烟归尽:描绘出海天交融的景象,给人以辽阔的感受。
- 晴峰雪半残:山峰上雪的残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冰泉悬众壑:冰泉的悬挂展现了自然的奇妙。
- 云路郁千盘:云雾缭绕,增加了景色的神秘感。
- 影落齐燕白:影子的映射表现了环境的静谧。
- 光连天地寒:光与寒冷的结合,渲染了冷清的气氛。
- 秦碑凌绝壁:古碑高耸,映衬出历史的厚重。
- 杖策好谁看:反思自身,表达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光连天地寒”,光与寒冷的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例如“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孤独的视角,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冷静。
- 冰泉:象征生命的源泉与冷漠的环境。
- 云路:象征人生的道路与艰辛。
- 秦碑: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秦碑”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文化
C. 个人情感
D. 动植物 -
诗的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B. 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反思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D.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同样表现对自然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期盼。
诗词对比:
施闰章的《雪中望岱岳》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施闰章更侧重于历史的厚重与个人内心的孤独,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向上的志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