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春风》
时间: 2025-01-06 09:0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春风
陌上清明近。行人难借问。风流何处不来归,闷闷闷。回雁峰前,戏鱼波上,试寻芳信。夜久兰膏烬。春睡何曾稳。枕边珠泪几时乾,恨恨恨。惟有窗前,过来明月,照人方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情景,行人难以向他人询问归途,心中充满愁闷。回雁峰前的景物,水波上嬉戏的鱼儿引发了寻觅春花的信息。夜深人静,兰烛的烬火已然熄灭,春天的梦境何时才能安稳?枕边的泪水何时才能干涸,心中满是惆怅。唯有窗前的明月,照亮了我内心的烦闷。
注释:
- 陌上:指田野或小路。
- 清明:指清明节,表示春暖花开之时。
- 风流:指风景和情感的流转。
- 回雁峰:可能是特指某个地方的山峰。
- 兰膏:指兰花的香膏,象征着夜的宁静与孤独。
- 珠泪:比喻眼泪,形容悲伤。
- 方寸:指心灵或内心的世界。
典故解析:
“回雁峰”可能与古代的游子思乡情怀相关,表现出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忧愁。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重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该诗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宋代,宋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诗人往往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人生、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醉春风》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春日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诗的开头以“陌上清明近”引入,清明时节是春天的象征,意味着生命的复苏。然而,紧接着“行人难借问”,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仿佛在这个春天的繁华中,他却感到无处可归。接下来的“闷闷闷”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沉闷。
在“回雁峰前,戏鱼波上,试寻芳信”中,诗人通过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渴望找到春花的芳信,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后,夜晚的宁静“兰膏烬”,暗示着孤独的心情,春天的梦境又何曾安稳?“珠泪几时乾”展现了诗人心中无尽的哀愁与思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既有对春天的向往,也有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陌上清明近”:描绘了清明时节即将到来的情景。
- “行人难借问”:行人在路上茫然无措,难以询问归途。
- “风流何处不来归,闷闷闷”:在这个春天,心中却充满愁闷。
- “回雁峰前,戏鱼波上,试寻芳信”:回忆起美好的过去,想要寻找春天的气息。
- “夜久兰膏烬”:夜晚漫长,孤独的情感充满。
- “春睡何曾稳”:春天的梦境总是难以安稳。
- “枕边珠泪几时乾”:对未来的无尽思念与伤感。
- “惟有窗前,过来明月,照人方寸”:唯有窗前的明月,照亮内心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泪比作珠子,形象生动。
- 拟人:描绘明月的光辉如同照亮心灵。
- 对仗:如“行人难借问”与“风流何处不来归”,形成优美的音韵。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愁苦与思索。
意象分析:
- 清明:象征着春天与生机。
- 行人:代表游子,体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 明月: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照亮内心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诗中“珠泪”主要表达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惆怅
- C. 愤怒
- D. 高兴
-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孤独和思考?
- A. 鱼儿
- B. 明月
- C. 兰膏
- D. 行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醉春风》与《春江花月夜》,两首诗均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思考,但《春江花月夜》更为宏大,描绘了春江的壮丽景色,而《醉春风》则更为细腻,聚焦于个人的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