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时间: 2025-01-19 22:34:05意思解释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作者:赵佶 〔宋代〕
原文展示: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
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闲院一作问院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冰绡被裁剪得恰到好处,层叠的衣裳上涂抹着淡淡的胭脂。
新装妆点得鲜艳迷人,香气四溢,令那些宫女都感到羞愧。
然而,花儿易于凋零,更何况无情的风雨带来的愁苦。
闲置的院落显得凄凉,已是几度春天的尽头。
在这闲院中,不禁想问,寄托离恨的重重,双燕何曾与人言语。
天各一方,万水千山,哪里知道她的故宫在何处。
怎能不思念,唯有在梦中偶尔回去。可惜无凭无据,连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 冰绡:一种轻薄的纱布,常用于衣裳。
- 胭脂:一种化妆品,用于脸部的妆饰。
- 蕊珠宫女:指的是宫中的女子,含有娇羞之意。
- 凋零:指花朵的枯萎、凋谢。
- 离恨:分别带来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佶,字宣和,号宣和居士,宋徽宗,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皇帝,以书法和绘画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描绘花鸟、山水,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行途中,见到杏花时的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离别的惆怅。杏花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但同时也引发了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一首充满了春天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杏花的美丽时,隐含了对生命短暂与离别的感慨。诗中用“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来形容杏花的娇嫩,展现了春花的清丽与生动。紧接着“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则进一步增强了杏花的美丽与芬芳,甚至让宫女感到自愧不如,反映了诗人对美的极致追求。
而后,诗人却转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易得凋零”,无情的风雨让花儿易于凋谢,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闲院落的描写则烘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与春天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几分凄凉。
最后,诗人在对双燕的思考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无法沟通的无奈,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整首诗构思精巧,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形容杏花如同精致的衣裳,层层叠叠,轻盈可爱。
- “淡著胭脂匀注”:杏花的颜色如同淡淡的胭脂,均匀而自然。
-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新开的杏花装点得光鲜亮丽,香气扑鼻。
- “羞杀蕊珠宫女”:连宫中的女子也因其美丽而感到羞愧。
-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花儿容易凋谢,更何况那无情的风雨。
- “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春天的尽头,院落显得孤寂,满是忧愁。
- “闲院一作问院凭寄离恨重重”:在这闲院中,诗人对离别的痛苦感到深重。
-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相思更加无奈。
-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难以忘怀,唯有在梦中偶尔重游。
-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即使在梦中回忆,也是无凭无据。
-
修辞手法:
- 比喻:“裁剪冰绡”暗喻杏花的轻盈娇嫩。
- 拟人:“羞杀蕊珠宫女”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
- 对仗:“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形成整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伤。诗人在欣赏春天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人的思念,情感深远。
意象分析:
- 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寓意生命的短暂与易逝。
- 闲院:象征孤独与惆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
- 双燕:象征相思与离别的无奈,表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裁剪冰绡”是形容什么? A. 冰雪
B. 衣裳
C. 花瓣 -
诗人对杏花的态度是?
A. 冷漠
B. 赞美和感伤
C. 恨意 -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表达的是?
A. 旅行的遥远
B. 心灵的距离
C. 自然的壮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比较赵佶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人生的感悟,但赵佶更侧重于对离别与孤独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由和自我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赵佶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