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借问谁家舟,孤横劳渡水。
远携蓑笠来,满载暮烟紫。
折手唱沧浪,沙鸥惊不起。
白话文翻译:
请问哪家船只在水面孤独地横渡?
远远地我披着蓑衣、戴着斗笠而来,
满载着傍晚的紫色烟雾。
我折手唱着《沧浪》,沙鸥都被惊动而飞起。
注释:
- 劳渡:指在水中辛苦渡过,表现出一种劳累的感觉。
- 蓑笠:古代渔夫或农民用来遮风挡雨的衣物和帽子。
- 暮烟紫:指傍晚时分的烟雾,带有紫色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
- 沧浪:指大海或大江,常用作诗词中的意象。
- 沙鸥:一种海鸥,象征自由翱翔和自然之美。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船只、蓑衣、沙鸥等意象,反映出渔者的生活场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渔民生活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童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恬淡雅致,擅长用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意境。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一次渡水的经历中写成,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渔业文化和人们对自然的认知。
诗歌鉴赏:
《劳渡》是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诗中透出一股淡淡的乡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开头几句“借问谁家舟,孤横劳渡水”,以问句引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上孤独的船只,展现出渔民在水中劳作的辛苦。接着“远携蓑笠来,满载暮烟紫”,不仅描绘了渔民的穿着,还通过“暮烟紫”的意象,传达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温暖而又略显忧伤的感觉。最后一句“折手唱沧浪,沙鸥惊不起”,则是将渔民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地结合,既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也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渔民生活的日常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借问谁家舟”:通过提问引起读者的注意,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好奇。
- “孤横劳渡水”:形象地描绘出孤独的船只在水中艰难渡行,暗示渔民的辛苦。
- “远携蓑笠来”:强调渔民的打扮,显示出他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
- “满载暮烟紫”:将傍晚的景色与渔民的生活结合,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折手唱沧浪”:体现渔民的乐观与对自然的热爱。
- “沙鸥惊不起”:通过沙鸥的惊起,反映了自然的灵动与诗人心境的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暮烟紫”,把晚霞比作烟雾,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 拟人:沙鸥的惊起,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动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形成了对称,增强了律动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渔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劳动者的敬意,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舟:象征着渔民的生活与生计。
- 蓑笠:代表了渔民的身份与辛勤劳作的形象。
- 暮烟紫:描绘了自然美景,象征着宁静与温暖。
- 沙鸥: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蓑笠”指的是什么?
- A. 渔民的工具
- B. 渔民的衣物
- C. 渔民的船只
-
诗中的“暮烟紫”描绘的是何种景象?
- A. 早晨的雾
- B. 傍晚的烟雾
- C. 正午的阳光
-
诗中“沙鸥惊不起”意味着什么?
- A. 鸥鸟飞走了
- B. 鸥鸟被惊吓了
- C. 鸥鸟在唱歌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传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童潮《劳渡》与王维《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渔民的生活,后者则突出山水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感受。两者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主题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