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3:40:51

迢迢银汉夕,艳艳华灯辉。

琅琅碧玉梭,轧轧流黄机。

纤手双袖卷,绣裙环佩垂。

明月斜照杼,秋风冷侵丝。

岂惜深夜勤,以为君子衣。

向晓已成匹,文彩郁芳菲。

中有芙蓉花,并头自相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迢迢银汉夕,艳艳华灯辉。
琅琅碧玉梭,轧轧流黄机。
纤手双袖卷,绣裙环佩垂。
明月斜照杼,秋风冷侵丝。
岂惜深夜勤,以为君子衣。
向晓已成匹,文彩郁芳菲。
中有芙蓉花,并头自相依。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银河旁,夜色正浓,华丽的灯光闪烁。
响亮的碧玉梭子在运转,流黄机也在轧轧作响。
纤细的手卷起双袖,绣裙上的佩饰轻轻垂下。
明月斜洒光辉照在织布机上,秋风冷意袭来,侵入了丝线。
我岂会吝惜这深夜的辛勤劳动,为的只是为君子缝制衣裳。
等到黎明时分,已经织成了一匹,华丽的花纹芬芳四溢。
其中绣有芙蓉花,花朵相依,相互依偎在一起。

注释: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银汉:指银河。
  • 艳艳:鲜艳、光彩夺目的样子。
  • 琅琅: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碧玉梭:用碧玉制成的梭子,象征精美的工艺。
  • 轧轧:形容机器运转的声音。
  • 纤手:指细腻的手。
  • :织布机的部分,意指织布。
  • 君子衣:指高雅的衣物,象征君子的品德。
  • 芙蓉花:荷花,象征美丽与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景义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工整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以自然和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女工织布生活有关,表现了劳动者的辛勤与对美的追求。在古代,织布不仅是一种生活技能,更是艺术的表现,诗中展现了女性在织布过程中展现的细腻与优雅。

诗歌鉴赏:

《拟古三首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织布的场景,展现了劳动与美的结合。诗中通过“银汉”、“华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温暖的氛围。诗人通过“纤手双袖卷,绣裙环佩垂”描绘出织女的优雅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勤劳与美丽之间的和谐统一。

在结构上,诗歌上下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美学特征。尤其是“岂惜深夜勤,以为君子衣”一句,表达了对劳动的尊重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突显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诗的最后两句通过“芙蓉花”的意象,象征着美好的结局和希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劳动画卷,更是一首颂扬美德与辛勤的赞歌,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者的精神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迢迢银汉夕,艳艳华灯辉:描绘了夜晚银河的遥远与灯光的璀璨,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琅琅碧玉梭,轧轧流黄机:表现织布的声音和工具,带有生动的动感。
    • 纤手双袖卷,绣裙环佩垂:展现织女的优雅与精致,体现了女性的美丽。
    • 明月斜照杼,秋风冷侵丝:通过自然景象,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 岂惜深夜勤,以为君子衣:表现出对劳动的坚定信念和对君子的尊重。
    • 向晓已成匹,文彩郁芳菲:描绘了劳动的结果,充满成就感。
    • 中有芙蓉花,并头自相依:象征着美好与和谐,表达了对美的向往。
  •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银汉”比喻夜空)、对仗(上下句对称)、拟人(“秋风冷侵丝”)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与尊重,展现了劳动者的优雅与坚韧,同时也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银汉:象征遥远与浪漫,体现了夜晚的静谧。
  • 华灯:象征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 碧玉梭:象征精致与工艺,体现了劳动的艺术性。
  • 芙蓉花:象征美丽与和谐,代表着劳动的成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银汉”指的是:

    • A. 太阳
    • B. 银河
    • C. 月亮
    • D. 星星
  2. 诗中提到的“君子衣”象征:

    • A. 劳动
    • B. 美德
    • C. 富贵
    • D. 贫穷
  3. 诗中的“芙蓉花”象征什么?

    • A. 丑陋
    • B. 美好
    • C. 贫困
    • D. 哀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丽人行》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二者都展现了女性的细腻与优雅,但黎景义的诗更强调劳动的美与尊严,而李清照则突出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