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

时间: 2025-01-06 12:38:37

长江万里来,一砥中流峙。

巨浸没根深,孤峰插汉起。

倒回三峡流,独据九江水。

真是海门关,波涛险莫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江万里来,一砥中流峙。
巨浸没根深,孤峰插汉起。
倒回三峡流,独据九江水。
真是海门关,波涛险莫比。

白话文翻译:

长江从远方奔流而来,中间有一块坚硬的岩石直立。
巨大的水流深深淹没了根基,孤独的山峰高耸入云。
水流倒回三峡,独自占据着九江的水面。
这里真是海门关,波涛汹涌,险象环生,无法比拟。

注释:

  •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流域广阔。
  • :坚硬的石头,此处指岩石。
  • 巨浸:巨大的水流深深淹没。
  • 插汉:形容山峰高耸,直插云汉。
  • 三峡:长江中的著名峡谷。
  • 九江:长江的一部分,地理位置重要。
  • 海门关:海的入口,象征着险要的水域。
  • 波涛险莫比:波涛汹涌,险象环生,难以比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童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对山河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童潮游览长江时,旨在描绘长江的壮阔景象,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诗歌鉴赏:

《小孤山》通过描绘长江水流与孤峰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诗的开篇“长江万里来,一砥中流峙”,直接引入长江这一宏伟的自然景观,表现出它的浩瀚与力量。而“一砥中流峙”则通过“砥”字,强调了孤山的坚韧与不屈,象征着在强大自然面前的顽强生命力。

接下来的“巨浸没根深,孤峰插汉起”,更是通过对比,突出孤峰在巨大的水流中依然高耸入云,仿佛在挑战自然的力量。此时,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冲突的张力,既有水的柔情似水,又有山的坚硬如石,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着诗歌的推进,“倒回三峡流,独据九江水”,诗人通过水流的回转,体现了自然的变化无常与无穷力量,而“独据九江水”则进一步强调了孤峰的孤独感,表现出对孤独的思考。

最后一句“真是海门关,波涛险莫比”,将整个诗歌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自然险境的敬畏与赞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江万里来:描绘长江的源远流长,气势磅礴。
  • 一砥中流峙:表现孤峰的矗立,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 巨浸没根深:巨大的水流淹没了山根,展现自然的力量。
  • 孤峰插汉起:孤峰高耸,似乎直插天际,突显其孤独。
  • 倒回三峡流:水流逆行,暗示自然变幻莫测。
  • 独据九江水:孤峰在水中独立,表现出独特的存在感。
  • 真是海门关:强调此地的险要,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 波涛险莫比:表达对自然波涛的敬畏与惊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峰与长江水流之间的对比,展现自然的力量与孤独。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夸张:通过“波涛险莫比”夸大了自然的险恶,产生震撼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江与孤峰的壮丽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与赞美,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广阔与力量。
  • 孤峰:象征孤独与坚韧。
  • 波涛:象征自然的威严与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一条?

    • A. 黄河
    • B. 长江
    • C. 珠江
  2. 诗中“孤峰插汉起”中的“汉”指的是什么?

    • A. 汉朝
    • B. 天空
    • C. 汉江
  3. “波涛险莫比”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海洋的向往
    • B. 对自然的敬畏
    • C. 对旅行的热爱

答案:

  1. B. 长江
  2. B. 天空
  3. B. 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情感。
  • 《登高》:杜甫,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小孤山》与《早发白帝城》:两者皆描绘自然美景,但《小孤山》更强调自然的险恶与孤独,而《早发白帝城》则表现出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