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时间: 2025-01-14 18:46:26

下笁泉从上笁来,前波後浪紧相催。

泉声似说西湖好,流到西湖不要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下笁泉从上笁来,
前波後浪紧相催。
泉声似说西湖好,
流到西湖不要回。

白话文翻译:

小溪从高处流下来,
前面的波浪后面的浪花紧紧相催。
溪水的声音似乎在说西湖好,
流到西湖就不想再回去了。

注释:

  • 笁(hè):一种植物,意为“芦苇”。
  • :指泉水或小溪。
  • :水面上的波浪。
  • 相催:相互推动、催促的意思。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以风景优美而著称。

典故解析: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诗中提到西湖,可以引申出许多诗词中的典故。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均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西湖常被视为游览和诗歌创作的灵感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备受推崇。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兼具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庚戍年正月,诗人约同舍友游览西湖,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西湖的美丽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切喜爱。开头两句描写小溪从高处流下,前波后浪相互激荡,展现了水流的动态美。这种活泼的景象为后面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紧接着,诗人巧妙地将泉水的声音拟人化,使其主动地“说”出西湖的美好,从而传达出诗人内心对西湖的赞美与向往。最后一句“流到西湖不要回”,不仅表达了泉水的流向,更隐含了诗人对西湖的留恋与向往,仿佛一旦来到了这里,就再也不想离去。

整首诗气韵生动,形象鲜明,抒情与景色交融,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美景的珍视。而这种“流”的意象,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旅程,向往美好而不愿回头的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下笁泉从上笁来:描绘小溪从高处的芦苇丛中流出,给人以新鲜感。
  2. 前波後浪紧相催:水波的推移描绘了水流的活力和连绵不绝的动态。
  3. 泉声似说西湖好:泉水的声音像在赞美西湖的美好,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4. 流到西湖不要回:流到西湖后,泉水不想再回去,表达了对西湖的向往和留恋。

修辞手法:

  • 拟人:泉声被赋予了“说话”的能力,使景物更具生动和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了韵律和节奏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水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留恋,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递出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下笁泉:象征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 西湖:象征着人间的理想境地和美好生活。

文化内涵:

西湖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也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地方,凝聚了他们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泉声似说西湖好”中的“泉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鸟鸣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流到西湖不要_____。”

  3. 判断题: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的冷漠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杨万里 vs. 苏轼

杨万里的诗集中描绘自然景色,以生动的意象见长,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两者在表达对西湖的热爱上,虽然方式不同,但均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热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
  • 《西湖文化与文学》

以上内容是对杨万里《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的详细解析和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