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堰滩》

时间: 2024-12-29 17:28:35

为爱溪流箭样湍,戏抛乱石障清澜。

忽如亚父撞玉斗,又似仲尼鸣象环。

整北移南教尽怒,从朝至午不知还。

便饶灩澦三巴峡,也当龙门八节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溪堰滩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为爱溪流箭样湍,戏抛乱石障清澜。
忽如亚父撞玉斗,又似仲尼鸣象环。
整北移南教尽怒,从朝至午不知还。
便饶灩澦三巴峡,也当龙门八节滩。


白话文翻译:

我喜爱那溪水奔流如箭,随意抛掷的乱石阻挡了清澈的水流。
突然就像亚父撞击玉斗一样,又像仲尼鸣响象环那样。
水流向北向南,怒涛滔滔,直到早晨变成了午后,我却不知何时能回去。
即便是灩澦的三巴峡,也不及这里的龙门八节滩。


注释:

字词注释:

  • 箭样湍:形容溪水流动的快,如箭一般。
  • 戏抛乱石:随意地抛掷石头,形容溪水的奔腾与顽皮。
  • 亚父: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字仲,因其聪颖而被称为“亚父”。
  • 仲尼:即孔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龙门:指长江的一处著名水滩。

典故解析:

  • 亚父撞玉斗:出自《左传》,亚父是一位智者,撞击玉斗时发出的声音象征着智慧与力量的结合。
  • 仲尼鸣象环:取自《论语》,象环发出的声音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教育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自然而受到后世称赞。他的诗风格独特,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情感真挚,善于描绘身边的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南溪堰滩》是杨万里的一首描绘溪水与自然景观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流动的热爱及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溪水的奔腾与历史人物的智慧相联系,展现出水流的活力与不羁。诗的前两句通过“箭样湍”和“戏抛乱石”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快速与顽皮,令人感受到一种活泼的生命力。

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便是如灩澦三巴峡这样的著名水域,也难以匹敌龙门八节滩的壮观。这种比较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更是诗人热爱自然、乐于探索的体现。

整首诗在节奏和意象的运用上都十分流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还反映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爱溪流箭样湍:表达诗人对溪水流动的喜爱,形容水流如箭般迅猛。
  • 戏抛乱石障清澜:描绘水流与石头的互动,展现出一种随意的生活态度。
  • 忽如亚父撞玉斗:比喻水流的声音如同智者的智慧,给人以启迪。
  • 又似仲尼鸣象环:借用历史人物的典故,强调水流的音韵美与哲理。
  • 整北移南教尽怒:水流向北或南,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 从朝至午不知还:表现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便饶灩澦三巴峡:即使是著名景点,也比不上眼前的壮丽。
  • 也当龙门八节滩:总结对比,强调了溪水的独特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比作箭,生动形象。
  • 对仗:如“整北移南”中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流动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变化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流: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 乱石:代表生活中的障碍与挑战。
  • 亚父、仲尼:历史人物,象征智慧和教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箭样湍”形容的是哪个方面?

    • A. 水流的缓慢
    • B. 水流的急速
    • C. 水流的清澈
    • D. 水流的深邃
  2. “忽如亚父撞玉斗”中的“亚父”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老子
    • C. 亚父
    • D. 孙子
  3. 诗中提到的“龙门八节滩”是指哪里的水流?

    • A. 三巴峡
    • B. 长江
    • C. 黄河
    • D. 珠江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南溪堰滩》与王维的《鹿柴》均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前者更注重动态与生命的流动,而后者则强调静谧与和谐的自然美。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