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章席上》

时间: 2025-01-04 12:22:02

两鬓萧萧不耐秋,兴来今日谒公侯。

舞余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鬓萧萧不耐秋,兴来今日谒公侯。舞余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毬。

白话文翻译:

两鬓斑白,难以忍受秋天的萧瑟,今日心情兴起,前去拜访权贵。舞蹈结束后,头上缠着华丽的锦带,又穿着红色的靴子踢着绣球。

注释:

  • 两鬓萧萧:形容头发斑白,显得老态。
  • 不耐秋:难以忍受秋天的萧瑟和凄凉。
  • 谒公侯:拜访有权势的贵族或高官。
  • 舞余燕玉:舞蹈结束后,燕玉指的是华丽的装饰品。
  • 锦缠头:用锦缎缠绕头部,表示华丽的装饰。
  • 红靴踢绣毬:穿着红色的靴子踢绣球,是一种娱乐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生活细节,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社交场合中,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所见所感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日的宴会上,诗人受到邀请,参与了舞蹈和娱乐活动,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权贵的拜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秋日拜访权贵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繁华生活的参与。首句“两鬓萧萧不耐秋”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秋天的不适应,这种情感在“兴来今日谒公侯”中得到了缓解,诗人似乎在权贵的宴会中找到了一时的慰藉。后两句“舞余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毬”则生动地描绘了宴会上的娱乐活动,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不仅展示了宴会的热闹和自己的参与,也隐含了对这种短暂欢乐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两鬓萧萧不耐秋”: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衰老的感慨,萧萧形容头发斑白,不耐秋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凄凉气氛的不适应。
  • 第二句“兴来今日谒公侯”:诗人提到自己心情兴起,前去拜访权贵,这里的“兴来”可能是因为某种契机或心情的转变。
  • 第三句“舞余燕玉锦缠头”:描绘了舞蹈结束后的场景,燕玉指的是华丽的装饰品,锦缠头表示诗人头上缠着华丽的锦带。
  • 第四句“又著红靴踢绣毬”:诗人穿着红色的靴子踢绣球,这是一种娱乐活动,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诗人的参与。

修辞手法:

  • 比喻:“两鬓萧萧”比喻头发斑白,形象生动。
  • 拟人:“不耐秋”将秋天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短暂欢乐的珍惜。诗人通过自己在秋日拜访权贵的经历,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生活中短暂欢乐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两鬓萧萧、不耐秋、谒公侯、舞余燕玉、锦缠头、红靴踢绣毬。
  • 详细解释:两鬓萧萧象征衰老,不耐秋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情感,谒公侯表示诗人的社交活动,舞余燕玉和锦缠头描绘了宴会的华丽,红靴踢绣毬则展现了宴会的娱乐活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两鬓萧萧”形容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诗人的头发 C. 宴会的装饰 D. 诗人的心情

  2. 诗人为何“兴来今日谒公侯”? A. 因为秋天的景色 B. 因为心情的转变 C. 因为权贵的邀请 D. 因为宴会的娱乐

  3. 诗中的“红靴踢绣毬”是一种什么活动? A. 舞蹈 B. 娱乐 C. 工作 D. 战斗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描绘了诗人在宴会中的活动,但情感更为豪放。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短暂欢乐的珍惜。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与汪元量的《张平章席上》:两者都描绘了宴会中的活动,但苏轼的诗更为豪放,而汪元量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汪元量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