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夏晚晴
雨歇日初坠,落霞明树颠。
脱巾披白袷,倚柱看青天。
归鸟急飞唤,孤云闲往还。
游人入寥廓,回听惊鸣泉。
白话文翻译:
雨停了,太阳刚刚落下,落日的余晖照耀在树梢上。脱下头巾,披上白色的袍子,倚靠在柱子上看着天空。归来的鸟儿急促地鸣叫着,孤独的白云悠闲地来去。游人走进了空旷的地方,回头细听那惊人的泉水声。
注释:
- 雨歇:雨停了。
- 日初坠:太阳刚刚落下。
- 落霞:夕阳的余晖,通常指落日时的云彩。
- 树颠:树的顶部。
- 脱巾:指脱下头巾,古代男子常用的头饰。
- 白袷:白色的袍子。
- 倚柱:靠在柱子上。
- 青天:碧蓝的天空。
- 归鸟:回来的鸟儿,指归巢的鸟。
- 急飞唤:急速飞翔并叫唤。
- 孤云:孤独的云,形容云朵飘荡。
- 游人:游玩的人。
- 寥廓:空旷、广阔的地方。
- 惊鸣泉:泉水发出响亮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士达,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中夏时节,描绘了夏末的晴朗天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中夏晚晴》是一首描绘夏季傍晚宁静与美好的诗作。诗中开篇即以“雨歇日初坠”引入,呈现了一幅在雨后夕阳西下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接下来的“落霞明树颠”更是将这一画面推向高潮,霞光映照在树木的顶端,仿佛为大自然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充满了诗人的细腻观察。
“脱巾披白袷,倚柱看青天”,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状态,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此时,诗人已脱去繁杂,换上轻松的衣物,倚靠着柱子,仰望着天空,体现了对生活的从容与淡泊。
“归鸟急飞唤,孤云闲往还”一句,通过归鸟与孤云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动态与静态,表达了对生命自由流动的赞美。最后“游人入寥廓,回听惊鸣泉”则将画面引入到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乐趣与悠然。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优雅的笔调,勾勒出一幅夏日黄昏的美丽画卷,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传达了一种悠闲、惬意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歇日初坠:雨停,太阳刚刚下山,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
- 落霞明树颠:夕阳的余晖照耀着树顶,展现了自然的美。
- 脱巾披白袷:诗人换上轻松的衣物,表示放松与自在。
- 倚柱看青天:诗人倚靠在柱子上,仰望天空,体现出悠闲的心境。
- 归鸟急飞唤:鸟儿归巢,急促地鸣叫,表现了生命的活力。
- 孤云闲往还:孤独的云彩自由飘荡,象征着自然的闲适与无拘无束。
- 游人入寥廓:游人走入空旷的地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回听惊鸣泉:游人回头倾听泉水的声音,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落霞”形容夕阳的景色,生动形象。
- 拟人:归鸟“急飞唤”,让自然景物具有人类情感。
- 对仗:如“归鸟急飞唤,孤云闲往还”,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晚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洗净与新生。
- 落霞:象征着美丽与短暂的时光。
- 归鸟:代表着归属与生命的活力。
- 孤云:象征自由与飘逸的生活态度。
- 游人:代表着与自然互动的人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歇日初坠”描述了什么样的天气现象? A. 大雨倾盆
B. 雨后天晴
C. 风和日丽
D. 暴风骤雨 -
“倚柱看青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忧郁
B. 轻松自在
C. 忙碌
D. 悲伤 -
“游人入寥廓”中的“寥廓”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街道
B. 空旷的地方
C. 喧闹的市场
D. 迷人的海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中夏晚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郭士达的诗更显悠闲与宁静,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山水的深邃与哲思。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