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自大汇村归》
时间: 2024-09-19 21:16: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暮自大汇村归
笋舆伊轧暮山昏,
水败陂塘路仅存。
出谷钟声知过寺,
隔林人语喜逢村。
庙壖荒寂新犁地,
堤草凄迷旧烧痕。
儿子念翁霜露冷,
遥持炬火出柴门。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时分,我乘着竹舆,穿行于昏暗的山间,
水流冲毁了陂塘,路只剩下微弱的痕迹。
走出山谷,钟声响起,知道已经经过了寺庙,
隔着树林,听见人们的谈话,欢喜地遇见了村庄。
庙宇旁荒凉寂静,刚犁过的土地,
堤岸上的草丛凄迷,依稀可见旧时的烧痕。
儿子想念父亲,霜露寒冷,
遥远地举着火炬,走出柴门来迎接我。
注释:
- 笋舆:竹制的轿子,古代交通工具。
- 伊轧:形容竹舆的轻快移动。
- 陂塘:指农田边的水塘。
- 知过寺:意指经过寺庙,可以听到钟声。
- 庙壖:庙宇的空地。
- 霜露冷:形容天气寒冷,早晨的霜和夜间的露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露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归乡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牵挂。时代背景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陆游虽身处动荡的环境中,但仍有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归家的场景,诗人在回乡途中经历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悟。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黄昏时分的迷人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起始两句“笋舆伊轧暮山昏”描绘了诗人乘坐竹舆在黄昏山间行进的情景,给人一种轻快而又幽静的感受。紧接着的“水败陂塘路仅存”,则展现了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达了时光流逝和环境变化的无奈。
诗中“出谷钟声知过寺”一句,运用声音的描绘,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与时间的流动感,仿佛让人听见那悠扬的钟声。接下来的“隔林人语喜逢村”,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联系,诗人在归乡途中感受到乡土的亲切。
后几句则描绘了乡村的荒凉与宁静,展现了一幅生活的画面:“庙壖荒寂新犁地”,表现了农田的宁静与希望,而“儿子念翁霜露冷”,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归乡路途的描绘,更是对亲情、故乡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至第二句:描绘了诗人乘着竹舆,黄昏时分穿行于昏暗山间,感受到水流冲毁的路。
- 第三句至第四句:钟声传来,提醒诗人经过寺庙,隔着树林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感到喜悦。
- 第五句至第六句:描绘庙旁的荒凉与新犁地的希望,反映出自然的变化。
- 第七句至第八句:儿子在寒冷的霜露中思念父亲,举着火炬等候归来,表达了深厚的亲情。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黄昏的宁静与家人思念的急切,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如“水败陂塘”,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特性,使得场景更为生动。
- 意象:通过“钟声”、“炬火”等意象,营造出温暖而又思念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归途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庭温暖的期盼,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人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舆:象征轻松的生活方式与归乡的愿望。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信仰的寄托。
- 霜露:象征自然的寒冷与思念的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的“日暮自大汇村归”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忧虑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生活的厌倦 -
诗中“儿子念翁霜露冷”意指什么? A. 儿子在寒冷中等待父亲
B. 儿子在思考人生
C. 儿子在读书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忧伤和无奈。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通过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对友人和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