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其四》

时间: 2025-01-19 21:40:02

绣帘斜透玲珑月,雁叫吴霜。

又续寒螀。

絮断愁人一寸肠。

侍儿重整鸳鸯被,懒卸残妆。

怯上空床。

不耐秋宵细细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子 其四
绣帘斜透玲珑月,
雁叫吴霜。
又续寒螀。
絮断愁人一寸肠。
侍儿重整鸳鸯被,
懒卸残妆。
怯上空床。
不耐秋宵细细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绣帘透出柔和的月光,孤雁在寒霜中鸣叫,寒螀的虫音再次响起,让人愁肠寸断。侍女帮主子整理鸳鸯被,主人却懒得卸去残妆,孤独地面对空床,无法忍受这漫长的秋夜。

注释

  • 绣帘:用绣花的帘子,象征着温婉的居所。
  • 玲珑月:形容月光清丽而透亮。
  • 雁叫:孤雁声声,暗示离别与孤独。
  • 寒螀:寒夜里的虫鸣,寓意凄凉。
  • 絮断愁人一寸肠:形容愁苦如断丝般深入心中。
  • 鸳鸯被:象征爱情与温暖,孤独者的内心渴望。
  • 怯上空床:空床令人感到畏惧,暗示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亮武,清代诗人,以词风细腻、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展现了深厚的文化修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正值思念之时。诗人可能经历了离别或孤独的情感,因此通过词中的意象传达了内心的愁苦。

诗歌鉴赏

《采桑子 其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孤独的秋夜场景。开篇以“绣帘斜透玲珑月”引入,月光的柔和与细腻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情,但随之而来的“雁叫吴霜”则让这一温情变得凄凉,孤雁的鸣叫暗示着离别与思念,令人心生怅惘。接下来的“又续寒螀”和“絮断愁人一寸肠”,更是将愁苦的情绪推向高潮,仿佛在诉说着一种难以言表的痛楚与思念。

“侍儿重整鸳鸯被,懒卸残妆”一联则表现了主人公在内心苦闷中的无奈与疲惫。即使身边有侍女相伴,但孤独的心情仍然无法掩饰。最后一句“不耐秋宵细细长”更是将整个情感推向顶点,漫长的秋夜让人难以忍受,孤单的情感在夜色中愈发显得沉重。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月、雁、虫、床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既有自然的静谧,又有内心的波澜,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绣帘斜透玲珑月:描绘月光透过绣帘,意境优美。
  2. 雁叫吴霜:孤雁的叫声在寒霜中回响,暗示孤独。
  3. 又续寒螀:虫声再次响起,增添寂寥感。
  4. 絮断愁人一寸肠:愁苦如断丝般深入,形象生动。
  5. 侍儿重整鸳鸯被:侍女整理被褥,表面温暖却内心孤独。
  6. 懒卸残妆:主人公对生活的无奈与疲惫。
  7. 怯上空床:空床令人感到害怕,孤独感加深。
  8. 不耐秋宵细细长:秋夜漫长,难以忍受的孤寂。

修辞手法: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比喻将愁苦与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拟人化的虫鸣与雁叫使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孤独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内心的孤寂,使读者感受到深切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离别与孤独的象征。
  • 寒螀:凄凉与寂寞的代表。
  • 鸳鸯被:爱情的象征,反衬孤独。
  • 空床:内心孤独的具象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夜雨潺潺
    • B. 皓月当空
    • C. 霜寒雁鸣
    • D. 星河灿烂
  2. “怯上空床”中的“怯”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害怕
    • C. 坚强
    • D. 忍耐
  3. 诗中的“鸳鸯被”象征着什么?

    • A. 亲情
    • B. 友情
    • C. 爱情
    • D. 自由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感受,但其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则在情感上更加豪放,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 《唐宋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