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瀑布 江为 〔唐代〕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 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 除却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白话文翻译:
庐山位于正南面,自古以来就听说这里有瀑布。 它从万里之外奔流向大海,从千寻高的白云中垂落。 那寒冷的水声总是传得很远,神奇的水流谁能分辨其源头。 除了天台山的瀑布,其他平缓的流水都无法与之相比。
注释:
- 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瀑布:指庐山上的瀑布,如著名的“三叠泉”。
- 万里朝沧海:形容瀑布水流长远,最终汇入大海。
- 千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千寻形容极高。
- 寒声:指瀑布落下时发出的冷冽声音。
- 灵派:指瀑布的水流,因其神奇壮观而被称为“灵派”。
- 天台:指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有著名的瀑布。
- 平流:指平静的流水,与瀑布的壮观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才华。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自然美的赞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通过对瀑布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欣赏。诗中通过对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神奇的特点,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然界力量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瀑布的壮观和神奇。首句点明地点,引出瀑布的古老传说。次句用“万里朝沧海”和“千寻出白云”来形容瀑布的宏伟和高度,形象生动。后两句通过对瀑布声音和水源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瀑布的神秘和不可捉摸的特性。最后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庐山瀑布的独特和非凡,使其在众多瀑布中脱颖而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点明地点和主题,引出瀑布的古老传说。
- 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瀑布的宏伟和高度。
- 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描述瀑布的声音和水源,强调其神秘和不可捉摸。
- 除却天台后,平流莫可群。——通过对比,突出庐山瀑布的独特和非凡。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万里朝沧海”和“千寻出白云”,用夸张的手法增强瀑布的壮观感。
- 对比:最后一句通过对比“天台”和“平流”,突出庐山瀑布的独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瀑布:象征着力量和壮观。
- 万里:象征着遥远和宏大。
- 千寻:象征着高度和神秘。
- 寒声:象征着冷冽和深远。
- 灵派:象征着神奇和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瀑布位于哪座山? A. 泰山 B. 庐山 C. 华山 D. 黄山 答案:B
-
诗中用“万里朝沧海”形容瀑布的什么特点? A. 高度 B. 宽度 C. 长度 D. 声音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天台”是指哪座山? A. 天台山 B. 泰山 C. 庐山 D. 华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同样是描绘庐山瀑布的诗作,展现了瀑布的壮观和诗人的豪情。
- 苏轼《题西林壁》:虽然不是直接写瀑布,但通过对庐山的描绘,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叹。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江为的《瀑布》:两者都描绘了庐山瀑布,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江为的诗则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江为的诗作,可以了解更多唐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山水诗的详细解读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