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

时间: 2025-01-19 22:31:24

白露凄风洗瘴烟,梦回相对两凄然。

雀罗廷尉非当日,鸠杖先生愈少年。

世事饱谙思缩手,主恩未报耻归田。

谁怜第五桥东水,独照台州老郑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
白露凄风洗瘴烟,梦回相对两凄然。
雀罗廷尉非当日,鸠杖先生愈少年。
世事饱谙思缩手,主恩未报耻归田。
谁怜第五桥东水,独照台州老郑虔。

白话文翻译

在白露时节,凄风吹拂,洗去瘴气,我梦回到与你相对的日子,心中感到无比凄凉。昔日的雀罗廷尉已不再是当年,鸠杖先生却愈显年轻。世事我已看透,心中却不知如何收手,主恩未报,回到田园生活感到惭愧。谁又会怜惜第五桥东的流水,独自映照着台州的郑虔。

注释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气温逐渐下降,露水增多。
  • 瘴烟:指潮湿、腐臭的空气,常指瘴气。
  • 雀罗廷尉:指古代官职,雀罗是指一种装饰,廷尉是古代的司法官职。
  • 鸠杖:鸠杖先生指的是一位年长的人,手持鸠杖,象征着智慧与经验。
  • 世事饱谙:对世间的事情已十分了解。
  • 主恩未报:指对主人的恩情未能回报。
  • 台州老郑虔:郑虔是指台州的一个人名,可能是作者的友人,象征着故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文广泛,风格多样,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后,反映了他对往昔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第五桥”可能是他与友人重聚的地点,寄托了对友情和故土的眷恋。

诗歌鉴赏

《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以“白露凄风洗瘴烟”引入,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日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梦回相对两凄然”表露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这一切都已不再。

苏轼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复杂的情感,诗中“雀罗廷尉非当日”与“鸠杖先生愈少年”的对比,体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人不仅思索自己的处境,还反映了对世事的洞察,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最后两句“谁怜第五桥东水,独照台州老郑虔”则通过自然景象引入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对故乡和友情的深切眷恋。在这首诗中,苏轼既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又有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露凄风洗瘴烟:描绘秋季的氛围,暗示环境的清冷与压抑。
  2. 梦回相对两凄然:表达对友人相聚时光的怀念,情感上充满哀愁。
  3. 雀罗廷尉非当日:反映昔日的荣耀与现在的失落,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
  4. 鸠杖先生愈少年:对比中传达出时间对每个人的不同影响,友人的年轻让人感到世事无常。
  5. 世事饱谙思缩手:诗人对世事的洞悉与无奈,暗示对自己处境的思考。
  6. 主恩未报耻归田:没有回报主人的恩情,感到内心的愧疚。
  7. 谁怜第五桥东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水流象征着时间与回忆。
  8. 独照台州老郑虔:郑虔作为象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雀罗廷尉”和“鸠杖先生”的对比,表现时间对人影响的不同。
  • 意象:使用“白露”“凄风”“第五桥”等意象,传达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 拟人:将流水与情感相结合,使自然景象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与现实困境的无奈,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深邃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凄风:代表悲伤、思念的情绪。
  • 第五桥: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是友谊的寄托。
  • 东水: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露”代表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雀罗廷尉”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古代官职
    • C. 诗人的朋友
    • D. 自然景象
  3. 诗中提到的“主恩未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愧疚
    • B. 喜悦
    • C. 愤怒
    • D. 无所谓

答案

  1. C. 秋天
  2. B. 古代官职
  3. A. 愧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与《喜王定国北归第五桥》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偏向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后者则侧重于对友情的怀念。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