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苍寒堂壁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8:44:04

一灯清坐欲三更,月到疏棂胧松明。

除了当栏松上鹊,无人听得读书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苍寒堂壁二首 其二
作者: 张镃 〔宋代〕

一灯清坐欲三更,
月到疏棂胧松明。
除了当栏松上鹊,
无人听得读书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这静谧的夜晚,借着一盏清淡的灯光,我独自坐到快要三更时分。月光透过稀疏的窗棂,洒在松树上,显得朦胧而明亮。除了那栖息在栏杆上的松鹊,周围没有人能听见我读书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灯清坐:一盏明亮的灯下独自坐着。
  • 三更:夜里三更,指深夜。
  • 月到疏棂:月光透过稀疏的窗棂。
  • 胧松明:朦胧的松树映衬着明亮的月光。
  • 当栏松上鹊:栖息在栏杆上的松鹊。
  • 无人听得:没有人能听到。

典故解析: “松上鹊”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描绘,鹊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宁静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恒,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常表现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清静的夜晚,诗人独自读书,感受到夜的宁静与孤独。它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修身养性以及对读书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一盏灯下读书的情景。诗的开头就通过“一灯清坐欲三更”引入了读书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深夜思索的境界。接着,诗人用“月到疏棂胧松明”来描绘月光透过窗棂洒落的情景,给人以清冷而明亮的感觉,增强了诗的意境。

“除了当栏松上鹊”一句,诗人提到的松鹊,让整个场景更为生动,松鹊的栖息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而最后一句“无人听得读书声”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以及在静谧中自我反思的情感。

整首诗虽短小,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珍视与对读书的热爱,体现了宋代士人特有的淡泊与内省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灯清坐欲三更: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独自读书的情景。
  2. 月到疏棂胧松明: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松树上,形成朦胧的光影效果。
  3. 除了当栏松上鹊:在这种宁静中,只有松鹊在栖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4. 无人听得读书声: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沉浸于读书的状态,体现了一种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如“月到疏棂胧松明”对“无人听得读书声”。
  • 意象:通过“灯”、“月”、“松”、“鹊”等意象,形成一个静谧而和谐的夜晚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在孤独中对知识的追求,同时表现出宁静的夜晚对心灵的滋养,反映了宋代士人崇尚内修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的光明和精神的指引。
  • :象征着清冷、宁静,代表诗人的情感状态。
  • :象征着坚韧和长青,反映了诗人品格的追求。
  • :象征吉祥,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无人听得读书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欢快
    D. 忧伤

  3. “月到疏棂”中的“疏棂”指的是什么? A. 窗户
    B. 栏杆
    C. 树木
    D. 地面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张镃的这首诗与王维的《竹里馆》,两首诗都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读书的情境,但王维在意象上更侧重于自然的融入,诗意更为幽远。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文学史》